生态红线责任制度探析——以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为视角

被引:26
作者
曹明德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关键词
生态红线; 生态安全; 政治责任; 法律责任; 谦抑性;
D O I
10.14100/j.cnki.65-1039/g4.2014.06.002
中图分类号
D922.6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083305 ; 1204 ;
摘要
文本试图从生态红线特征入手,推导归纳出该概念的内涵外延。同时,以生态红线的严格性、明确性、综合性等特点为论证基点,与生态法基本原则进行理论对接,从而深入探讨风险预防、保护优先、公众参与等原则在生态红线这一概念上的映射。而后,结合我国政策与法律的发展渊源,对生态红线责任体系进行类别化解读。将其细化为生态红线政治责任和生态红线法律责任两部分。通过对政策的解读来实现立法趋势的预测,通过对法律形式的剖析来寻求其政策性渊源,进而比较生态红线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异同关系,以期实现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文本对建设法治化的生态红线责任体系的雏形进行分析,展望了生态红线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责任的定位和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的比较分析 [J].
张贤明 .
政治学研究, 2000, (01) :13-21
[2]   法律责任的哲学根据 [J].
叶传星 .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8, (06) :1-8
[3]   依法行政论纲 [J].
应松年 .
中国法学, 1997, (01) :29-36+43
[4]   刑法谦抑的价值蕴含 [J].
陈兴良 .
现代法学, 1996, (03) :14-25+13
[5]   论刑法的谦抑性 [J].
张明楷 .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5, (04) :55-62
[6]   程序比较论 [J].
季卫东 .
比较法研究, 1993, (01) :1-46
[7]  
纯粹理性批判[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德)伊曼努尔·康德著, 2004
[8]  
法学基本范畴研究[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张文显著, 1993
[9]  
Defining an ecological baseline for restora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 damage assessment of contaminated sites: The case of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J] . Joanna Burger,Michael Gochfeld,Charles W. Powers,Michael Greenberg.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 2007 (4)
[10]  
法律责任的理论基础 .2 张越. 中国法制出版社 .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