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水沙通量变化规律

被引:23
作者
万新宁
李九发
何青
向卫华
吴华林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水通量; 悬沙通量; 宜昌站; 大通站;
D O I
10.16239/j.cnki.0468-155x.2003.04.006
中图分类号
TV143 [河流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水文学、泥沙运动力学与数理统计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宜昌和大通两个测站近五十年的实测水文、泥沙资料进行分析 ,以探究长江中下游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水量由中游向下游沿程递增 ,但各测站的年均增幅不明显 ;长江中下游泥沙主要来源于长江上游地区的金沙江和嘉陵江 ,其次是汉江、洞庭湖和鄱阳湖等水系 ;长江流域来沙主要以悬移质形式下泄 ,悬沙通量由中游向下游沿程递减 ,同时各测站悬移质输沙量也逐年呈阶梯性递减趋势 ;长江中下游水沙通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洪季通量值明显高于枯季 ;悬沙颗粒主要由极细砂和粉砂组成 ,自中游向下游 ,泥沙颗粒逐渐细化 ;由于江阴河段附近边界条件的限制 ,该区域的悬沙粒径明显小于其上下游河段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洞庭湖区防洪问题研究 [J].
黎昔春 ;
段文忠 ;
余明辉 ;
郑亚慧 .
泥沙研究, 2001, (05) :54-58
[2]   长江中游泥沙输移规律及对防洪影响研究 [J].
李义天 ;
李荣 ;
邓金运 .
泥沙研究, 2000, (03) :12-20
[3]   葛洲坝航道运行以来水流泥沙特性浅析 [J].
金玉林 .
人民长江, 1996, (06) :27-30
[4]   我国沿岸入海河川径流量与输沙量的估算 [J].
程天文 ;
赵楚年 .
地理学报, 1984, (04) :418-427
[5]   长江口泥沙的来源分析与数量计算 [J].
林承坤 .
泥沙研究, 1984, (02) :22-32
[6]  
1998年长江洪水及水文监测预报[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季学武, 2000
[7]  
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研究论文集[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科研项目领导小组编,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