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法的激励原则

被引:9
作者
徐祥民
时军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
环境法;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激励原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2.6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摘要
激励手段在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实践中已普遍存在,激励在环境法中的体现不是等价交换,而是唤起人们的自我牺牲。环境管理中实行的命令控制机制效用的有限性使环境法确立激励原则成为必要;环境保护的价值正当性成为环境法确立激励原则的基本依据。随着环境法的不断进步,激励原则应当确立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M].刘志全;朱焕滇;徐云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2]  
中国环境资源法学评论.[M].徐祥民; 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3]  
环境法.[M].周珂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法理学.[M].沈宗灵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环境资源法教程.[M].蔡守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  
环境保护法教程.[M].韩德培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
[7]  
环境法学.[M].金瑞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  
管理学基础.[M].(美)小詹姆斯H.唐纳利(JamesH.Donnelly);(美)詹姆斯L.吉布森(JamesL.Gibson);(美)约翰M.伊凡瑟维奇(JohnM.Ivancevich)著;.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9]  
个体道德论.[M].唐凯麟;龙兴海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10]   论激励及其着力点和注意点 [J].
阮为文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 (05) :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