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pH及干旱胁迫对沙地樟子松外生菌根菌生长影响

被引:24
作者
朱教君 [1 ]
许美玲 [1 ]
康宏樟 [1 ]
徐慧 [1 ]
闫军杰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 沈阳农业科技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菌根菌(ECM); 樟子松; 人工林; 沙地; 胁迫;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5.0164
中图分类号
S791.253 [樟子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采集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内的3种外生菌根真菌(牛肝菌Boletussp.、乳菇Lactariussp.、高环柄菇Macrolepiota procera)进行纯培养,在不同温度、pH值和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观测了外生菌根菌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3种外生菌根菌生物量在不同pH范围(3~7)内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在低于5℃和高于37℃时,3种外生菌根菌均不能生长,其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牛肝菌,25℃高环柄菇,25~28℃,乳菇,25~30℃;在低浓度PEG胁迫处理条件下(10%,-0.20MPa),3种外生菌根菌的生长均有所增加,当PEG胁迫达到30%(-1.53 MPa)时,3种外生菌根菌的生长均受到抑制。与上述结果比较,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地土壤的实际pH值在外生菌根菌的最适生长范围内;林地最高气温值远远超过3种外生菌根菌的最适生长值的时间在每年的生长季都会出现;在极端干旱年份(如1996年),林地土壤的实际含水量在生长季节(5~9月)远远低于抑制外生菌根菌生长的土壤含水量,可能影响到外生菌根菌的生存。因此,可以推断,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地的外生菌根菌的生长与发育,在干旱胁迫及高温作用下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如果仅从微生物角度分析,外生菌根菌在干旱和高温条件下不能生长或已经死亡是导致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的一个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375 / 137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Comparison of stand structure and growth between artificial and natural forests ofPinus sylvestiris var.mongolica on sandy land[J] . Zhu Jiao-jun,Fan Zhi-ping,Zeng De-hui,Jiang Feng-qi,Matsuzaki Takeshi. &nbsp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 2003 (2)
[2]   聚乙二醇模拟水分胁迫对沙地樟子松种子萌发影响研究 [J].
朱教君 ;
李智辉 ;
康宏樟 ;
范业展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5) :801-804
[3]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规律和原因 [J].
吴祥云 ;
姜凤岐 ;
李晓丹 ;
薛杨 ;
邱素芬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2) :2225-2228
[4]   沙地樟子松天然分布与引种栽培 [J].
康宏樟 ;
朱教君 ;
李智辉 ;
许美玲 .
生态学杂志, 2004, (05) :134-139
[5]   树木外生菌根菌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进展 [J].
许美玲 ;
朱教君 ;
孙军德 ;
康宏樟 ;
徐慧 ;
张惠文 .
生态学杂志, 2004, (05) :212-217
[6]   pH值、盐浓度及铝离子对菌根菌生长的影响 [J].
谢一青 ;
李志真 ;
杨宗武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2, (02) :204-207
[7]   辽宁省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提早衰弱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J].
焦树仁 .
林业科学, 2001, (02) :131-138
[8]   外生菌根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Ⅰ)──外生菌根对宿主树木的影响 [J].
杨国亭 ;
宋关玲 ;
高兴喜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9, (06) :72-77
[9]   低pH、铝和钙离子对菌根菌赭丝膜伞的毒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J].
尹大强 ;
金洪钧 ;
孙爱龙 ;
孔繁翔 ;
庄苏星 ;
李宇璟 .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06) :659-662
[10]  
防护林经营学[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姜凤岐等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