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微生物驱油机理研究及现场应用

被引:33
作者
向廷生
冯庆贤
N.T.Nazina
佘跃惠
倪方天
周俊初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
[2] 大港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中心
[3] 俄罗斯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4] 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教育部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本源微生物; 微生物驱油机理; 现场试验; 生物处理技术; 提高采收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大港油田本源微生物驱现场试验过程中流体的微生物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生产动态进行了监测 ,研究了本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随注入水一同注入大量含氮、含磷盐的物质及空气 ,使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和理化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地层水中嗜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分别增加了 10 3 ~ 10 5倍和 10~ 10 3 倍。烃氧化菌的激活导致了注入水在近井地带原油的氧化及低分子脂肪酸含量增加。原油的生物转化产物刺激了发酵菌、硫酸盐还原菌及产甲烷菌的生长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有利于原油的采出。从生产动态分析可以看出 ,经生物技术处理后 ,83 %的生产井见到了效果 ,3年共增油 8874t ,投入产出比达到 1∶5 2。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J].
邹少兰 ;
刘如林 .
微生物学通报, 2002, (05) :70-73
[2]   微生物降解稠油及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J].
张廷山 ;
兰光志 ;
邓莉 ;
邓晓皋 ;
张彩庆 .
石油学报, 2001, (01) :54-57+4
[3]  
Bacterial methanogenesis: Acetate as a methane precursor in pure culture[J] . J. G. Zeikus,P. J. Weimer,D. R. Nelson,L. Daniels.Archives of Microbiology . 1975 (1)
[4]  
Methods for general and molecular bacteriology[M]. Koch A L.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gy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