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性技术供给与扩散的模式选择

被引:51
作者
李纪珍
机构
[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关键词
共性技术; 供给模式; 扩散模式; 共性技术平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近年来,我国不断出现共性技术发展的新载体,但缺乏对共性技术供给模式和扩散模式选择的理论指导,需要理论界提出确认共性技术供给模式和扩散模式的一般性原则。首先对现有的共性技术供给和扩散的典型模式实践进行总结,进而提出了识别共性技术特征的两个维度——技术发展阶段和技术共享层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共性技术供给模式和扩散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并构造了与共性技术特征对应的具体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最后以若干共性技术为例,对该框架做了初步验证。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J].
陈鹏 ;
李建强 .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0, 15 (04) :124-128
[2]   共性技术项目决策机制研究 [J].
徐锟 ;
唐五湘 ;
程桂枝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 31 (08) :28-32
[3]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协调状况研究 [J].
汪樟发 ;
汪涛 ;
王毅 .
科学学研究, 2010, 28 (05) :697-703
[4]   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研发供给模式研究 [J].
曾繁英 .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29 (07) :406-408+412
[5]   企业联盟-基础性产业共性技术的有效供给形式 [J].
何卫平 ;
马亮 .
商场现代化, 2008, (18) :57-58
[6]   我国国家级科研基地建设现状、问题与建议 [J].
徐峰 ;
康相武 .
中国科技论坛, 2008, (06) :3-7
[7]   日本官产学合作的技术创新联盟案例研究 [J].
周程 .
中国软科学, 2008, (02) :48-57
[8]   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德国弗朗霍夫协会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王俊峰 .
中国科技论坛, 2007, (10) :51-54+77
[9]   我国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与现状的差距是如何形成的 [J].
赵兰香 ;
李文东 ;
李昌群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 (11) :87-92
[10]   如何促进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 [J].
孙福全 ;
李纪珍 ;
顾淑林 ;
陈浩 ;
彭春燕 ;
万劲波 .
中国科技论坛, 2006, (05)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