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当代中国刑法教义学

被引:68
作者
车浩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法教义学; 教义学知识; 教义学方法; 解释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4 [];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刑法教义学的发展,是当代中国刑法知识转型的重要标志。理解当代中国刑法教义学,既要从法教义学的普遍立场和一般方法论出发,也要充分认识中国刑法理论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刑法教义学的引入不意味着学术主体性的丧失,应当区分法教义学知识与法教义学方法。要仔细甄别域外教义学知识与中国刑法语境的兼容性,积极引入没有语境障碍的教义学知识,并运用教义学的一般方法创造立足本土的新教义。中国刑法教义学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加强体系性,同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体系封闭和僵化保持警惕。社科法学的研究不会对法教义学形成挑战,而是提供了资源和助力。法教义学有能力回应和解决疑难案件,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并充分考虑利益、价值等因素的同时,仍然保持法律场域中法教义学论证的独特性。法典化国家的历史现实,决定了法教义学是法学研究的主流范式,但绝非法学研究的全部;法教义学应当充分尊重其他法学研究方法,虚心学习、共同繁荣。
引用
收藏
页码:1405 / 1429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1]  
德国刑法教科书.[M].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托马斯·魏根特.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
[2]  
法学研究的格局流变.[M].侯猛;苏力.法律出版社.2017,
[3]  
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M].(德) 考夫曼; (德) 哈斯默尔; 主编.法律出版社.2013,
[4]  
刑法的知识转型【学术史】.[M].陈兴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978-7-300-16477-9
[5]  
文化、技术与社会中的身体.[M].(英) 希林;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  
亲密行为.[M].(英) 莫利斯 (Morris;D.) ;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7]  
为法学而斗争 ; 法的定义.[M].(德) 康特洛维茨;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8]  
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M].陈瑞华; 著.法律出版社.2010,
[9]  
法哲学.[M].(德)G.拉德布鲁赫(GustavRadbruch)著;王朴译;.法律出版社.2005,
[10]  
法理学.[M].(德)魏德士(BerndRuthers)著;丁晓春;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