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通脉方主要与次要有效部位交互作用抗心肌缺血的研究

被引:4
作者
黄献平
袁肇凯
陈清华
简维雄
莫莉
孙贵香
胡志希
机构
[1]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研究所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养心通脉方; 心肌缺血;
D O I
10.13241/j.cnki.pmb.2009.13.017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明确养心通脉方主要成分与次要成分之间是否存在着交互作用。方法:从养心通脉方原方中综合提取出人参皂苷、丹参酮ⅡA、人参多糖、总生物碱、总挥发油5个主要成分部位及复方多糖、丹参菲醌2个次要成分部位。根据L4(23)正交设计组成4个处方:①处方1:基础因子+复方多糖、丹参菲醌;②处方2:基础因子;③处方3:基础因子+复方多糖;④处方4:基础因子+丹参菲醌;另设空白对照组,给予双蒸水。观察各成处方组对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心电图J点位移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造模后第15 s、30 s、120 s、300 s、600 s,4个处方组心电图J点位移变化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而以处方2组的最明显;4个处方组减轻血液流学变全血切变率的程度较之空白组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均<0.01-0.05),其中处方2组改善最为明显。结论:养心通脉方5个主要成分与2个次要成分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而由人参皂苷、丹参酮ⅡA、总生物碱、人参多糖、总挥发油5种成分所组的处方2(即基础因子方),为养心通脉方的最佳有效成分部位方。
引用
收藏
页码:2505 / 250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技术.[M].苗明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
[2]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血瘀证在心电图和心肌HBFP染色上的差异研究 [J].
明荷 ;
袁肇凯 ;
胡志希 ;
莫楠 ;
谢寒 ;
黄献平 ;
陈清华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7, (11) :856-858
[3]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性探讨 [J].
曹雪明 ;
张泉 ;
郑重 ;
朱娜 ;
王雨蕊 ;
郑君 .
中国中医急症, 2006, (11) :1242-1243+1314
[4]   人参皂苷Rg2对大鼠化学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J].
田建明 ;
李浩 ;
叶金梅 ;
郭伟芳 ;
李龙云 ;
王力平 .
中国中药杂志, 2003, (12) :91-92
[5]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的微观辨证研究 [J].
胡世云 ;
颜芳 ;
冼绍祥 ;
赵立诚 ;
不详 .
中医药学刊 , 2002, (04) :447-449
[6]   养心通脉方治疗冠心病51例疗效观察附视频 [J].
史学军 ;
闫文浩 ;
刘震 .
中国医刊, 1999, (07) :51-51
[7]   养心通脉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J].
袁肇凯 ;
周泽泉 ;
范福元 ;
黄献平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1998, (01) :18-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