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离科技强国有多远

被引:17
作者
柳卸林 [1 ]
马瑞俊迪 [2 ]
刘建华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关键词
科技强国; 科技大国; 中国; 评价与预测;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20.10.003
中图分类号
G32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文章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绩效"角度建立科技大国指标体系和科技强国指标体系,衡量国家科技总量和人均发展水平,对比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和中国2004-2017年指标数据,分析中国建设科技大国与强国的发展趋势。利用标杆分析法和专家赋权分析方法得出科技大国与强国评分,计算出科技强国综合指数,并运用灰色Verhulst模型和GM(1,1)模型预测2020-2035年美国等6个国家的科技强国评分和科技强国综合指数。得出结论:目前中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与科技强国还有一定距离,到2035年,中国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科技强国综合指数超过法国,与英国基本持平,与日本、德国差距缩小,但同美国还有一定差距。
引用
收藏
页码:1754 / 176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科技强国基础研究投入-产出-政策分析及其启示 [J].
田倩飞 ;
张志强 ;
任晓亚 ;
张雪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 34 (12) :1406-1420
[2]   物联网技术专利国际比较研究 [J].
刘建华 ;
潘宋 .
知识产权, 2019, (07) :75-84
[3]   面向科技强国的科技评价制度需要科技体制的结构性变革 [J].
李培楠 ;
张苏雁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 34 (05) :552-559
[4]   世界科技强国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 [J].
玄兆辉 ;
曹琴 ;
孙云杰 .
中国科技论坛, 2018, (12) :28-34+51
[5]   科技强国主要科技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J].
张志强 ;
田倩飞 ;
陈云伟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 33 (10) :1052-1063
[6]   从关键指标看我国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基于《国家创新指数报告》的分析 [J].
胡志坚 ;
玄兆辉 ;
陈钰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 33 (05) :471-478
[7]   从创新生态系统看中国如何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J].
柳卸林 ;
丁雪辰 ;
高雨辰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8, 39 (03) :3-15
[8]   深入研究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特点与规律 [J].
李正风 .
科学学研究, 2018, 36 (01) :1-2
[9]   基于“要素—结构—功能—成本”视角的丰田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演化阶段研究 [J].
刘建华 ;
孟战 ;
姜照华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 38 (12) :26-36
[10]   培育科学文化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J].
王春法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 32 (05) :453-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