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晚年关于印度研究的理论嬗变及其意义

被引:3
作者
李百玲
机构
[1]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
关键词
马克思晚年; 印度社会; 东方社会理论;
D O I
10.15894/j.cnki.cn11-3040/a.2019.04.011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克思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视域中着重研究了东方社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道路等重要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印度社会的研究过程中,马克思在农村公社与土地所有制关系、社会形态、发展道路等问题上修正了此前关于印度社会的一些观点,作出了重大理论突破,进一步完善了唯物史观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学说。深刻理解马克思晚年关于印度社会的研究及其理论嬗变的意义,对于深化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认识,增进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与各国社会发展道路特殊性的理解,进而促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何为封建主义.[M].弗朗索瓦·冈绍夫.商务印书馆.2017,
  • [2] .[M].佩里·安德森.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 [3] 封建社会.[M].(法)马克·布洛赫(MarcBloch)著;李增洪等译;.商务印书馆.2004,
  • [4] 封建社会.[M].(法)马克·布洛赫(MarcBloch)著;张绪山译;.商务印书馆.2004,
  • [5] 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