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基因棉花的获得及其对黄萎病的抗性

被引:49
作者
吴家和
张献龙
罗晓丽
聂以春
田颖川
陈正华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武汉,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运城,武汉,运城,武汉,北京,北京
基金
山西省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维管束特异启动子; 丁质酶; β-1,3-葡聚糖酶; 根癌杆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62 [棉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根癌杆菌介导法 ,将维管束特异启动子 (竹节花黄斑病毒启动子CoYMV)启动的几丁质酶和CaMV3 5S启动的 β 1,3 葡聚糖酶嵌合双价基因 ,导入陆地棉品种冀合 3 2 1和中棉所 3 5。利用卡那霉素涂抹法对转基因株的卡那霉素抗性进行初步鉴定 ,再经PCR和Southern杂交确证 ,结果显示双价抗病基因分别以 1~ 2个拷贝整合到棉花基因组内。对转基因株系T3 幼苗进行无底塑钵菌液浇根法鉴定和大田病圃鉴定 ,结果显示 :7个转化株系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或耐黄萎病性 ,苗期鉴定结果和大田病圃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其中D9910、D9915和D9919等 3个转基因纯合系的大田病情指数分别为 6 5、9 4和 9 5,均达到高抗水平。对以上 3个高抗黄萎病的纯合系进行遗传分析 ,结果显示这 3个抗病纯合系的卡那霉素抗性符合一对显性基因分离规律 ,结合分子杂交验证结果 ,可以认为这3个转基因株均含有一个拷贝的双抗病基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83 / 1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几丁质酶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吴志刚
    朱旭芬
    [J]. 生命科学, 2002, (02) : 117 - 121
  • [2] 棉花黄萎病抗性鉴定新方法——无底塑钵菌液浇根法
    简桂良
    孙文姬
    马存
    [J]. 棉花学报, 2001, (02) : 67 - 69
  • [3] 陆地棉品种对多个大丽轮枝菌菌株的抗性分析
    周兆华
    戴新
    潘家驹
    张天真
    陈兆夏
    [J]. 棉花学报, 2001, (01) : 3 - 6
  • [4] 竹节花黄斑驳病毒启动子在棉花维管组织中是一个强启动子
    袁正强
    吴家和
    吴标
    李燕娥
    陈志贤
    李淑君
    田颖川
    [J]. 植物学报, 2000, (11) : 1162 - 1166
  • [5] 我国棉花品种抗黄萎病鉴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马存
    简桂良
    孙文姬
    [J]. 棉花学报, 1999, (03) : 52 - 55
  • [6] 我国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
    石磊岩
    [J]. 棉花学报, 1995, (04) : 243 - 245+251
  • [7]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移tfdA基因获得可遗传的抗2,4-D棉株
    陈志贤,范云六,李淑君,郭三堆,焦改丽,赵俊侠
    [J].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02) : 31 - 3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