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坡耕地细沟发育的形态演变

被引:30
作者
严冬春 [1 ,2 ]
王一峰 [3 ]
文安邦 [1 ]
史忠林 [1 ,2 ]
龙翼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长江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紫色土; 坡耕地; 细沟; 形态演变;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11.04.007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研究细沟发育的形态演变规律是认识细沟发生机理的前提,本研究通过人工降雨与微地貌扫描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紫色土坡耕地细沟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特征。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不同降雨时段坡面,生成高精度坡面DEM图像,统计各时段不同坡段等高线偏离度,量算坡面凹陷区的表面积、周长、直径以及沟头下切深度;结果表明,等高线偏离度越大细沟发育越完全,有细沟发生坡面等高线偏离度是无细沟坡面的1倍以上;凹陷区的表面积、周长、直径相对于单位降雨量的扩展速率均在细沟贯穿时段出现最大值;跌坑位置与坡面水平起伏关系不明显,统计的3条沟头分别发育于水平方向起伏的最高点、中间点和低点;跌坑下切深度及其单位降雨量的扩展速率在跌坑贯穿形成细沟时段出现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说明跌坑的形成是细沟造床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469 / 47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几种土壤的细沟侵蚀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J].
蔡强国 ;
朱远达 ;
王石英 .
水科学进展, 2004, (01) :12-18
[2]   细沟侵蚀过程中水流跌坑的发生机理探讨 [J].
白清俊 ;
马树升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1, (S2) :62-65
[3]   坡面细沟发生临界条件研究 [J].
蔡强国 .
泥沙研究, 1998, (01) :54-61
[4]   坡面细沟侵蚀发生的临界水力条件研究 [J].
张科利 ;
秋吉康宏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8, (01) :42-47
[5]   坡面细沟侵蚀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J].
吴普特 ;
周佩华 ;
武春龙 ;
郑世清 ;
李雅琦 ;
琚彤军 .
水土保持研究, 1997, (02) :47-56
[6]   临界细沟水力几何形态问题的研究 [J].
王协康 ;
方铎 .
山地研究, 1997, (01) :24-29
[7]   发生细沟侵蚀的临界坡长与坡度 [J].
郑粉莉 .
中国水土保持, 1989, (08) :25-26
[8]   坡耕地细沟侵蚀影响因素的研究 [J].
郑粉莉 ;
唐克丽 ;
周佩华 .
土壤学报, 1989, (02) :109-116
[9]   杏子河流域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J].
唐克丽 ;
郑世清 ;
席道勤 ;
孙清芳 ;
刘炳武 .
水土保持通报, 1983, (05) :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