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残塬区人工降雨条件下坡耕地水蚀研究——Ⅱ.以积水为依据的细沟分类及其侵蚀

被引:4
作者
王治国
段喜明
魏忠义
许建瑞
王春红
机构
[1] 山西农业大学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研究所
关键词
黄土残塬区;人工降雨;积水;细沟侵蚀;坡耕地;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1998.02.002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在人工降雨条件下,研究了黄土残塬区坡耕地(≤15°)细沟形成的机制和产流产沙特征,提出了积水是影响细沟侵蚀的重要因子,认为坡面薄层均匀流汇集和洞穴灌入水均是积水的特殊形式,并根据积水形成与汇集特征将细沟划分为漫流汇集型、积水渗漏汇集型、洞穴积水诱发型、积水穿洞汇集型和积水溢流汇集型5类,分析了不同细沟类型的侵蚀特征及其对坡面侵蚀总量的贡献。同时指出积水受多种因素的控制,主要是降雨特征、坡度和耕作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黄土残塬区人工降雨条件下坡耕地水蚀的研究(Ⅰ)──影响细沟侵蚀因素的综合分析 [J].
王治国,魏忠义,段喜明,高昌珍,王春红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1995, (02) :51-57
[3]   坡耕地细沟侵蚀的发生、发展和防治途径的探讨 [J].
郑粉莉 ;
唐克丽 ;
周佩华 .
水土保持学报 , 1987, (01) :36-48
[4]   组合侧喷式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 [J].
陈文亮 .
水土保持通报, 1984, (05) :43-48
[5]   黄土高原水蚀的主要类型及其有关因素 [J].
朱显谟 .
水土保持通报, 1981, (03) :1-9
[6]  
晋西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管理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等编, 1992
[7]  
土壤侵蚀[M]. 水利电力出版社[英]柯克比(Kirkby,M·J·)[英]摩根(Morgan,R·P·C·) 编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