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动覆岩变形BOTDA分布式测量及离层分析

被引:29
作者
朴春德 [1 ]
施斌 [2 ]
魏广庆 [3 ]
于霖 [4 ]
陈恩玉 [4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 南京大学光电传感工程监测中心
[3] 苏州南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4] 淮北矿业集团杨柳煤矿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覆岩变形; 分布式监测; BOTDA; 离层; 煤层开采;
D O I
10.13545/j.cnki.jmse.2015.03.005
中图分类号
TD325 [岩层移动]; TD82 [煤矿开采];
学科分类号
0819 ; 081901 ;
摘要
根据杨柳矿地下煤层开采和岩层特征,采用BOTDA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了覆岩变形分布式监测方法,分析了采动引起的覆岩变形特征,探讨了离层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回采工作面在通过监测孔垂向线过程中,在经过监测孔之前,随着工作面与监测孔距离的减小,采动覆岩的应力越明显且压应力变化值越大,其应力变化范围为覆岩中变形位移顶部到其上稳定硬岩之间;回采工作面经过监测孔之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覆岩中逐渐产生离层,并在离层位置拉应力值逐渐增大,其拉应力值大小与稳定硬岩厚度及力学性质、开采范围和距煤层顶板的距离有关。离层分布式监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引用
收藏
页码:376 / 38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基于光纤光栅的顶板离层监测系统 [J].
倪正华 ;
方新秋 ;
李嘉薇 ;
叶小平 .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13, (02) :68-69+72
[2]   巷道复合顶板离层的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J].
吴德义 ;
高航 ;
王爱兰 .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2, 29 (02) :255-260
[3]   煤岩体钻孔结构观测方法及应用 [J].
康红普 ;
司林坡 ;
苏波 .
煤炭学报, 2010, 35 (12) :1949-1956
[4]   黏性土体干缩变形分布式光纤监测试验研究 [J].
李科 ;
施斌 ;
唐朝生 ;
魏广庆 ;
王宝军 .
岩土力学, 2010, 31 (06) :1781-1785
[5]   基于PPP-BOTDA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变与变形监测实验研究 [J].
郭彤 ;
李爱群 ;
宋永生 ;
张标 ;
刘洋 ;
虞宁生 .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2009, (10) :1716-1724
[6]   新汶矿区巷道顶板离层界限值确定与安全评价 [J].
周明 .
煤矿开采, 2008, (05) :86-88
[7]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钻孔灌注桩检测中的应用 [J].
朴春德 ;
施斌 ;
魏广庆 ;
朱友群 ;
张丹 .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07) :976-981
[8]   锚杆支护巷道顶板离层的现场监测与分析 [J].
王诚 ;
高谦 ;
李月 .
矿业工程, 2006, (06) :29-31
[9]   钻孔摄像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J].
王川婴 ;
LAWK Tim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19) :42-50
[10]   BOTDR检测钢筋混凝土梁分布式应变的试验研究 [J].
高俊启 ;
施斌 ;
张巍 ;
张丹 ;
朱虹 .
土木工程学报, 2005, (09) :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