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与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贮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邓祥征 [1 ,2 ]
韩健智 [1 ,2 ,3 ]
王小彬 [4 ]
黄维 [1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
农田碳汇; 增汇; CENTURY模型; DLS; 农业生态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农田碳汇管理措施的增汇效应是全球变化研究内容的重要命题之一。本文基于土地动态模拟系统(DLS)模拟了2012与2020年全国栅格尺度的农田分布,同时利用基于遥感反演的1988、2000年农田分布数据,应用CENTURY模型模拟了实施免耕、秸秆还田措施下中国1988~2020年农田土壤有机碳贮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1988~2000年、2000~2012年与2012~2020年3个时段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贮量变化情况,揭示了九大农业生态区农田土壤有机碳贮量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在不实施农田碳汇管理措施的情况下,1988~200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呈增长态势;而2000~2012年的全国农田土壤有机碳贮量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2012~2020年间,虽然全国范围内的土壤有机碳贮量表现为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较2000~2012年间显著减少。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秸秆还田与免耕措施能够有效促进农田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增加,同时这两种管理措施的增汇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和西南区的增汇效果相对明显。上述研究结论为制订和实施农田增汇措施、减缓气候变化影响并保障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A comparis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nine soil organic matter models using datasets from seven long-term experiments.[J].P. Smith;J.U. Smith;D.S. Powlson;W.B. McGill;J.R.M. Arah;O.G. Chertov;K. Coleman;U. Franko;S. Frolking;D.S. Jenkinson;L.S. Jensen;R.H. Kelly;H. Klein-Gunnewiek;A.S. Komarov;C. Li;J.A.E. Molina;T. Mueller;W.J. Parton;J.H.M. Thornley;A.P. Whitmore.Geoderma.1997, 1
  • [2] 土地系统动态模拟.[M].邓祥征; 著.中国大地出版社.2008,
  • [3] 土地用途转换分析.[M].邓祥征; 著.中国大地出版社.2008,
  • [4]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M].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编;.农业出版社.1991,
  • [5] 中国统计年鉴.[M].国家统计局 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88,
  • [6]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王建林
    欧阳华
    王忠红
    常天军
    李鹏
    沈振西
    钟志明
    [J]. 地理学报, 2009, 64 (07) : 771 - 781
  • [7] 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陶贞
    沈承德
    高全洲
    孙彦敏
    易惟熙
    李英年
    [J]. 地理学报, 2006, (07) : 720 - 728
  • [8] 近20年来中国大陆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
    黄耀
    孙文娟
    [J]. 科学通报 , 2006, (07) : 750 - 763
  • [9] 土壤碳现状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张君
    宫渊波
    王巧红
    [J]. 四川林业科技, 2005, (05) : 59 - 64
  • [10] 碳同位素技术在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于贵瑞
    王绍强
    陈泮勤
    李庆康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5) : 568 - 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