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8
作者
马铁明
任路
梁雪松
岳志军
白增华
南春云
机构
[1] 辽宁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电针; 急性心肌缺血; SOD; MDA; 家兔;
D O I
10.13194/j.jlunivtcm.2007.01.37.matm.023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组1,n=10),结扎组(组2,n=10),采用结扎家兔冠状动脉心室支的方法,建立实验模型。正常对照组进行手术全过程,但只做手术的穿线,并不结扎。结扎组家兔冠状动脉心室支结扎50min,不进行针刺。结扎十针刺组(简称针刺组)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同时,用电针针刺两侧“内关”穴,留针10min,去针后在不松结的情况下继续观察40min。各组家兔均在观察结束后,颈静脉取血3mL,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与结扎组相比较电针能明显降低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论:针刺“内关”穴能增加急性心肌缺血家兔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的含量,改善自由基代谢,保护心肌细胞,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状况。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6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针灸改善心肌缺血作用机理研究概况 [J].
李容 ;
王友京 .
中国针灸, 2002, (08) :63-66
[2]   近10年针灸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概况 [J].
曹建萍 .
中国针灸, 2001, (01) :58-61
[3]   气血理论在冠心病辨证论治中的应用 [J].
廖家桢 .
天津中医, 1985, (02) :33-36
[4]  
现代医学实验方法[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汪谦主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