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伦理替代学说——永续农业及其设计中的生态思想分析

被引:10
作者
李萍萍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
关键词
永续农业; 设计; 替代农业; 生态伦理;
D O I
10.16397/j.cnki.1671-1165.2015.03.008
中图分类号
S-0 [一般性理论]; B82-058 [道德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9 ; 01 ; 0101 ;
摘要
永续农业是澳大利亚的比尔?莫利森所创立的一个可持续农业的学派,是西方替代农业的类型之一,在国际上已产生较大影响。永续农业提出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生态学上合理的,并且经济上可行的农村乃至城市的生活支持系统,其主要特征有:首先以人类活动为中心进行系统内的各种要素分区规划和整体设计,然后利用动、植物的固有性质并结合景观和建筑物的自然特性,建立以"食物林"为特色的生物多样性系统,以达到系统的总产量和稳定性最高,并尽量降低人的劳动付出、对自然的干扰和对环境的污染。永续农业与有机农业等其他替代农业类型在通过生物质循环利用来培肥土壤、减少化肥使用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但是它更强调对系统的整体设计,强调系统内乔木、灌木以及农田作物的布局,并且在系统创建之初不排斥适当地使用基于化石燃料的小型农机、化肥、技术设备等非生物资源。从永续农业设计的环境伦理来看,永续农业产生的初衷就是要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环境的污染,它强调在设计中以人的需求为本、敬重生命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统一。由此可以认为:永续农业既不是人类中心主义,也不是非人类中心主义,而是属于一种倡导关心地球、关爱人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替代学派。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2]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与出路——来自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启示 [J].
王云霞 ;
杨庆峰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03) :57-63
[3]   论生态文化与生态价值观 [J].
卢风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1) :89-98+159
[4]   应走进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 [J].
李培超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7, (03) :18-22
[5]   能源危机与古巴的社区农业 [J].
白少君 .
国外理论动态, 2010, (04) :52-55
[6]   德国生态村可持续实践——ZEGG生态村建设 [J].
张蔚 .
工业建筑, 2010, 40 (10) :41-44+5
[7]   生态伦理的价值定位及其方法论研究 [J].
叶平 .
哲学研究, 2012, (12) :104-110
[8]   持续农业与中国的生态农业 [J].
李萍萍,章熙谷 .
生态学杂志, 1993, (02)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