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国贫县的扶贫开发政策成效评估——基于1990-2010年县域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16
作者
周玉龙 [1 ]
孙久文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2]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扶贫开发; 双重差分; 合成控制法; 政策陷阱;
D O I
10.14116/j.nkes.2019.05.002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本文关注1993年和2001年两轮国贫县①名单调整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县域数据通过双重差分与合成控制法克服了国贫县认定与发展的内生性,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时间维度考察了列入国贫县扶持名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机制。结论表明,不管是农民人均收入、GDP总量还是人均GDP的维度,基于国贫县扶贫开发政策的短期增长效应都十分显著。长期来看,尽管经济总量和人均量仍然会受到扶贫开发政策的显著推动,但政策的农民增收效果会逐渐弱化。对其机制的分析表明国贫县政府倾向于将扶贫开发资源投入到不利于农民增收的第二产业发展中,这种"乱作为"机制导致的挤出效应造成了以上"政策陷阱"。本文进行的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支持以上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40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社会资本与农户脱贫——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经验研究 [J].
周玉龙 ;
孙久文 .
经济学动态, 2017, (04) :16-29
[2]   大型公共支出项目的政策效果评估——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为例 [J].
王艺明 ;
刘志红 .
财贸经济, 2016, 37 (01) :33-47
[3]   国内双重差分法的研究现状与潜在问题 [J].
陈林 ;
伍海军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 32 (07) :133-148
[4]   西部大开发:增长驱动还是政策陷阱——基于PSM-DID方法的研究 [J].
刘瑞明 ;
赵仁杰 .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06) :32-43
[5]   新时期政策扶贫:目标选择和农民增收 [J].
张彬斌 .
经济学(季刊), 2013, 12 (03) :959-982
[6]   扶贫与地方政府公共支出——基于“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经验研究 [J].
毛捷 ;
汪德华 ;
白重恩 .
经济学(季刊), 2012, 11 (04) :1365-1388
[7]   揭开“贫困帽”下的机制缺陷 [J].
匡远配 ;
汪三贵 .
学习月刊, 2012, (07) :27-28
[9]   我国扶贫资金投向及效果分析 [J].
汪三贵 ;
李文 ;
李芸 .
农业技术经济, 2004, (05) :45-49
[10]   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 [J].
周黎安 .
经济研究, 2004, (06) :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