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稻广亲和品种应用的地理局限性

被引:4
作者
王象坤
才宏伟
李自超
张旭
机构
[1] 北京农业大学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品种; 局限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现在发现的广亲和品种不是万能的,池桥宏的 S5~n 模型由于不能解释籼粳杂交所产生的不育到可育连续分布的复杂现象,因而其局限性。我们根据栽培稻分类进化与起源中的研究结果,认为广亲和基因与地理分布相联系,广亲和品种主要分布在起源演化的中心地区,它们很可能是籼粳没有完全分化,栽培稻进化初级阶段的产物。广亲和酯酶谱的特征是7A10A,7A11A 和7A13A。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亚洲栽培稻分类演化及广亲和性有关的Est同工酶带的遗传分析(简报) [J].
才宏伟 ;
王象坤 ;
李自超 ;
尹建军 .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0, (03) :262+272+276-262
[2]   西、南亚稻种光温反应性 [J].
黄乃威 ;
程侃声 ;
罗军 ;
杨忠义 ;
王象坤 .
西南农业学报, 1988, (04) :1-6
[3]   广亲和性品种在籼粳杂交育种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J].
吴长明 ;
王象坤 .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8, (03) :243-249
[4]   亚洲栽培稻起源、演化中两个重要稻种类型的研究 [J].
王象坤 ;
程侃声 ;
黄迺威 ;
罗军 ;
卢义宣 ;
刘光荣 .
遗传学报, 1987, (04) :26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