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包裹体在油气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概念、分类、形成机制及研究意义

被引:46
作者
潘立银 [1 ]
倪培 [1 ]
欧光习 [2 ]
丁俊英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流体研究所地球科学系
[2]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油气包裹体; 油气地质; 捕获温度-压力; pVT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油气包裹体已成为油气成藏研究的有力工具,在划分油气运移充注期次、确定油气藏的形成时间、反映油气的成熟度及来源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利用油气包裹体及其共生的盐水溶液包裹体估算油气藏形成时的pVT条件是油气包裹体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它为更准确地计算油气藏形成的温度-压力条件提供了一种独立的、更准确的技术手段。研究表明,包裹体岩相学和流体体系的热力学研究仍将是今后的发展重点。油气包裹体的pVT模拟技术尚处于初始阶段,两种软件(VTFlinc和FIT)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虽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已经成为今后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1]   利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藏注入史 [J].
张金亮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4) :7-10+3
[22]   有机包裹体研究在石油地质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J].
郑有业 ;
王思源 ;
李小菊 ;
黄高健 ;
刘承红 .
地质地球化学, 1998, (02) :72-76
[23]   有机包裹体的研究现状 [J].
张志坚,张文淮 .
地质科技情报, 1995, (03) :39-43
[24]   碎屑岩储层中有机包裹体的形成机制研究 [J].
张志坚,张文淮 .
地质科技情报, 1994, (01) :53-59
[25]   包裹体作为天然气运移判别标志的研究 [J].
施继锡 ;
李本超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1, (02) :185-194
[26]   有机包裹体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J].
施继锡 ;
李本超 ;
傅家谟 ;
刘德汉 ;
彭平安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 (03) :318-326
[27]  
Zhang Wenhuai,Zhang Zhijian,Ming Houli,Wu Gang,Ye Song.A study on organic inclusions in clastic reservoir rock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the assessment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s[J].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1996
[28]  
张文淮,陈紫英主编.流体包裹体地质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
[29]  
杜良耜编.石油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