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机会公平的目标与原则

被引:3
作者
孙一平 [1 ]
董晓倩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2]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机会公平; 差异原则; 资源平等;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按劳分配;
D O I
10.16354/j.cnki.23-1013/d.2013.03.028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十八大报告中将机会公平作为实现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基础和条件。在通常情况下,机会公平是作为资源分配领域的核心概念。机会公平的目标可以确定为:第一,消除社会因素对个人正当发展的阻碍,使人们免于歧视,而且使具有同样潜能的社会成员拥有同样的起点;第二,对于无法拥有同样起点的社会成员应减少自然因素对个人正当发展的阻碍。当代西方自由主义左翼通过公平的机会平等、差异原则以及资源平等理论实现这两个目标,但各自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为基础,遵循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初次分配原则,通过借鉴罗尔斯等学者处理不平等的方法,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机会公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 胡锦涛. &nbsp人民日报. 200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 著, 1971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德]马克思[德]恩格斯 著, 1958
[4]  
The Justification of Equal Opportunity. Alan H.Goldman. Social Philosophy and Policy . 1987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 2001
[6]  
A Theory of Justice. John Rawls. . 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