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AIB陆地碳循环模型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7
作者
黄康有 [1 ]
郑卓 [1 ]
Cheddadi R [2 ]
Laurent JM [3 ]
Franois L [3 ]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2] Institut des Sciences del'Evolution,Université MontpellierⅡ Montpellier,France
[3] Atmospheric and planetary Physics Laboratory,Université de liège,Avenue de Cointe ,B- Liège,Belgium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陆地生物圈; 碳循环; CARAIB模型; 植物关联群组(BAGs);
D O I
10.13284/j.cnki.rddl.001067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种模型已用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拟。文中着重论述了陆地生物圈碳循环模型CARAIB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和最新进展。CARAIB模型主要是基于叶面光合作用子模型、冠层子模型和木质呼吸作用3个子模型的耦合,应用大气环流模式气候数据模拟出生态系统碳存储量和生物群区分布。介绍了欧洲利用植物数字化地理配准数据库重新划分植物群组(BAGs)的方法,比较BAGs与传统的植物功能型(PFTs)划分在方法上的差异,根据植物群组应用CARAIB模型进行生物群区分布模拟,并提出利用CARAIB模型模拟我国陆地碳循环和生物群区分布的可行性,为研究中国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型和预测提供区域尺度的新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483 / 4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末次冰盛期以来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 [J].
何勇 ;
丹利 ;
董文杰 ;
季劲均 ;
秦大河 .
科学通报, 2005, (11) :1119-1124
[2]   用于全球变化研究的中国植物功能型划分 [J].
翁恩生 ;
周广胜 .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01) :81-97
[3]   区域尺度的中国植物功能型与生物群区 [J].
倪健 .
植物学报, 2001, (04) :419-425
[4]   中国杉木林生物生产力格局及其数学模型 [J].
罗天祥 ;
赵士洞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7, (05) :12-24
[5]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反应模式研究进展 [J].
周广胜,张新时,郑元润 .
地球科学进展, 1997, (03) :270-275
[6]  
温室气体浓度和排放监测及相关过程[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王庚辰,温玉璞主编, 1996
[7]  
Late Miocene vegetation reconstruction with the CARAIB model[J] .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 2006 (1)
[8]  
Biospheric carbon stocks reconstructed at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comparison betwee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using prescribed and comput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J] .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 2002 (1)
[9]  
Carbon stocks and isotopic budgets of the terrestrial biosphere at mid-Holocene and last glacial maximum times[J] . Chemical Geology . 1999 (1)
[10]   A process-based 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 using remote sensing inputs [J].
Liu, J ;
Chen, JM ;
Cihlar, J ;
Park, WM .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1997, 62 (02) :158-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