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值、参考范围与医学决定水平

被引:2
作者
李健斋 [1 ]
机构
[1]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关键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学科分类号
10 ;
摘要
诊断学上长期以来普遍应用着"正常值"与"正常范围",可是对它的科学性几乎没有提出过疑问,近十多年来通过对"正常值"概念的讨论,越来越多的医学家接受了"参考值"与"参考范围"的概念;这不仅仅是名称及有关涵义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在于澄清了对"正常值"的模糊认识,使检验数据的解释建立在较为客观与合理的基础上。但是每一项具体试验的参考组与病人组的数据分布往往有或多或少的交叉,生理与病理状态的划分不可能只靠几项诊断数据,所以改用参考范围后这一诊断学上根本性的难题仍旧没有得到解决。以参考范围为基础,根据早期诊断、疗效观察,流行学调查等各种不同目的,把诊断试验的灵敏性、特异性和诊断效率等指数放在适当的水平上而指定"临界值"是一种可行的办法。综合分析参考值与病理值的分布范围及医生的临床经验,制定出医生必须采取措施的"医学决定水平",会使诊断试验发挥更好的作用。本文扼要介绍了国外文献中上述有关问题的讨论。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Martin,FH,Gudzinowicz,BJ,Fanger,H. Normal Values in Clinical Chemistry . 1975
[2]  
Grasbeck,R.,Alstorm,T. Reference Values in Laboratory Medicine: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Art .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