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价:1~10年随访观察

被引:4
作者
李宏江
敬静
陈琳
吕清
汪静
赵扬冰
机构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一科
[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一科 四川省成都市
[3] 四川省成都市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7.9 [乳腺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观察乳腺良恶疾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分布,并探讨VEGF和MVD与乳腺癌肿瘤大小(T)、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水平(ER)、腋淋巴转移及复发转移的关系,同时评价VEGF和MVD的预后价值。方法:用Ⅷ因子抗体与抗VEGF多克隆抗体分别作病理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显微镜下判断VEGF染色程度和进行微血管计数。随访预后情况。结果:乳腺癌的VEGF表达阳性率为51.35%(38/74),MVD均值为(30.8±19.4)个/200倍视野,而良性乳腺疾病的VEGF表达阳性率16.13%(5/31)(χ2=11.21,P<0.005),MVD均值为(16.09±7.9)个/200倍视野,(t=4.47,P<0.01);乳癌中,MVD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淋巴转移及复发转移有关(t=2.0,P<0.05;F=3.48,P<0.05;χ2=4.24,P<0.05;t=2.84,P<0.05),VEGF与腋淋巴转移及复发转移有关(χ2=5.62,P<0.05;χ2=5.13,P<0.05)。VEGF和MVD与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明显相关(χ2=5.12,P<0.05;χ2=8.752,P<0.05)。VEGF和MVD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乳腺癌的VEGF表达阳性率与MVD大于良性乳腺疾病者。VEGF与MVD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均可作为判断乳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VEGF不是影响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惟一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072 / 2073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生物衍生骨复合骨髓基质细胞体内成骨的影响 [J].
刘杰 ;
孙正义 ;
曹蕾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11) :1622-1623
[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内的表达及影响 [J].
张鹏 ;
马保安 ;
范清宇 ;
范德刚 ;
龙华 ;
杨连甲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06) :910-911+1057
[4]   乳腺疾病中微血管的观察分析 [J].
李宏江 ;
敬静 ;
朱精强 ;
赵扬冰 ;
张世羽 ;
史宗道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1999, (05) :285-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