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第三纪红黏土成因和沉积环境的生物学证据:蜗牛化石记录

被引:23
作者
裴云鹏
吴乃琴
李丰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蜗牛化石; 红黏土; 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土高原晚第三纪红黏土地层的成因和沉积环境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是存有争议的科学问题,由于它涉及到红黏土地层能否提取正确的古环境信息等最基础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关注.通过对甘肃西峰赵家川晚第三纪红黏土蜗牛化石组合的组成以及保存方式的系统分析,认为红黏土中的陆生蜗牛化石为原生的生物群落,反映了原始的沉积环境;红黏土中大多数属种为第四纪黄土地层的常见类型,表明红黏土与黄土的形成环境背景是相同的,蜗牛化石的组成提供了该区红黏土陆相风尘沉积成因的生物证据.西峰红黏土蜗牛化石组合记录了6.2~2.4MaBP时期4次大的环境变化,6.2~5.4MaBP为干冷的气候环境,自5.4MaBP之后,气候从暖湿逐步变得冷干,呈明显的阶段性的变化.陆生蜗牛化石记录的气候环境演变历史与北极冰盖的起源、演化和青藏高原隆升在大的时段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陆生蜗牛是指示晚第三纪环境变化敏感的环境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294 / 129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甘肃灵台雷家河地区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早期孢粉植物群
    吴玉书
    [J]. 植物学报, 2001, (07) : 750 - 756
  • [2] 黄土高原红粘土序列与晚第三纪的气候事件
    安芷生
    孙东怀
    陈明扬
    孙有斌
    李立
    陈宝群
    [J]. 第四纪研究, 2000, (05) : 435 - 446
  • [3] 25万年来黄土蜗牛的生态演替对地球轨道变化的响应
    吴乃琴
    D.D.Rousseau
    刘秀平
    [J]. 科学通报, 2000, (07) : 765 - 770
  • [4] 中国第四纪黄土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顾兆炎
    韩家
    刘东生
    [J]. 第四纪研究, 2000, (01) : 41 - 55
  • [5] 晚第三纪中国西北干旱化的发展及其与北极冰盖形成演化和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
    郭正堂
    彭淑贞
    郝青振
    陈习慧
    刘东生
    [J]. 第四纪研究, 1999, (06) : 556 - 567
  • [6] 黄土高原红粘土与黄土古土壤粒度特征对比——红粘土风成成因的新证据
    鹿化煜
    安芷生
    [J]. 沉积学报, 1999, (02) : 61 - 67
  • [7] 灵台黄土-红粘土序列的磁性地层及粒度记录
    丁仲礼
    孙继敏
    杨石岭
    熊尚发
    顾兆炎
    刘东生
    朱日祥
    郭斌
    岳乐平
    [J]. 第四纪研究, 1998, (01) : 86 - 94
  • [8] 中国黄土高原红粘土序列的磁性地层与气候变化
    孙东怀
    刘东生
    陈明扬
    安芷生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3) : 265 - 270
  • [9] 黄土高原红粘土成因及上新世北方干旱化问题
    丁仲礼
    孙继敏
    朱日祥
    郭斌
    [J]. 第四纪研究, 1997, (02) : 52 - 62
  • [10] 甘肃武都龙家沟三趾马动物群化石的埋藏特点及该地区“三趾马红层”的成因
    张云翔
    薛祥煦
    不详
    [J]. 科学通报 , 1995, (19) : 1782 - 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