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荷种源鲜叶抑燃和助燃性化学组分的差异

被引:10
作者
张萍
周志春
金国庆
吴云生
范辉华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2] 浙江省桐庐县林业局
[3] 福建省建瓯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浙江富阳
[4] 浙江富阳
[5] 浙江桐庐
[6] 福建建瓯
关键词
木荷; 种源; 抗火性能; 化学组分;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2005.01.016
中图分类号
S718 [森林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选择木荷15个代表性种源,以研究火险期鲜叶主要抑燃性和助燃性化学组分的种源差异及地理变异模式。结果表明,木荷叶片含水量、灰分、木质素、粗脂肪和苯 乙醇抽出物5个化学组分在种源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其最高和最低种源测定值分别相差5%、31%、80%、66%和33%,尤以灰分和粗脂肪两组分的种源差异最大。木荷种源鲜叶的上述5个化学组分都呈现随纬度变化的地理模式,木质素和粗脂肪质量分数还与产地经度有关。较之于分布区北部的种源,木荷南部种源鲜叶的含水量、灰分等抑燃性组分质量分数高,粗脂肪、苯醇抽出物等助燃性组分质量分数低。木质素作为一种不易燃烧但燃烧时能释放大量热量的组分,呈与产地纬度显著正相关的关系,有异于含水量和灰分两个抑燃性组分的地理变异模式。结合苗期种源试验结果,可以初步判定分布区南部的种源生长快,根系发达、叶片数量多,鲜叶抑燃性组分质量分数高,助燃性组分质量分数低,因此防火性能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木荷苗木性状的种源变异和地理模式 [J].
张萍 ;
金国庆 ;
周志春 ;
余琳 ;
范辉华 .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02) :192-198
[2]   广西大桂山区防火树种的选择研究 [J].
舒立福 ;
田晓瑞 ;
寇纪烈 .
林业科学, 1999, (01) :71-72+74+76-78
[3]   防火树种着火特性的研究 [J].
李振问,阮传成 .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5, (03) :198-202
[4]   37种针阔树种抗火性能及其综合评价的研究 [J].
陈存及,何宗明,陈东华,黄勇来,谢晋生 .
林业科学, 1995, (02) :135-143
[5]   南方林区生物防火的应用研究 [J].
陈存及 .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4, (02) :146-151
[6]  
木荷地理种源变异及分子基础[D]. 张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