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21”特大暴雨过程时空特征解析

被引:11
作者
尤焕苓 [1 ,2 ,3 ]
任国玉 [2 ]
吴方 [1 ,3 ]
刘伟东 [1 ]
杨萍 [4 ]
机构
[1] 北京市气象局
[2]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3]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4]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关键词
特大暴雨; 累积雨量; 降雨时长; 降雨强度; 城市热岛效应;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14.05.024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高密度自动站观测记录和长序列气象站观测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地区特大暴雨过程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21"特大暴雨期间,全市累积降雨量大于100mm的站数达到211个,占全部测站数的92%,96个站累积雨量大于200mm,12个站大于300mm;多数地区降雨时长超过16h,密云大成子站降水时间最长,达到20h,强降雨时长在西南房山和门头沟最大;最大小时雨强中心出现在东北和西南区域,东北部最大雨强中心较突出;平均雨强高值阶段出现在21日18:00—21:00,其中19:00雨强最大,达到22mm/h,但最大雨强在70mm/h以上的高强度降雨发生在21日13:00—14:00(门头沟龙泉站)和19:00—22:00,20:00—21:00平谷挂甲峪站高达100.3mm/h;城区及其附近地带20mm以上量级的小时降雨强度较大,同时傍晚阶段平均累积雨量增长速率快,平均小时降水强度偏大;房山站21日雨量位居1961年以来逐年最大日降水量第2位,仅次于1979年7月18日降雨量,而全市15站平均21日雨量打破了1961年以来的最大日降水量记录,比处于第2位的1963年8月9日平均雨量高出43mm。
引用
收藏
页码:856 / 86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J].
俞小鼎 .
气象, 2012, 38 (11) :1313-1329
[2]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二)极端性降水成因初探及思考 [J].
孙军 ;
谌芸 ;
杨舒楠 ;
代刊 ;
陈涛 ;
姚蓉 ;
徐珺 .
气象, 2012, 38 (10) :1267-1277
[3]   2012年7月21日北京地区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条件和特征初步分析 [J].
方翀 ;
毛冬艳 ;
张小雯 ;
林隐静 ;
朱文剑 ;
张涛 ;
谌芸 ;
盛杰 ;
蓝渝 ;
林易 ;
郑永光 .
气象, 2012, 38 (10) :1278-1287
[4]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一)观测分析及思考 [J].
谌芸 ;
孙军 ;
徐珺 ;
杨舒楠 ;
宗志平 ;
陈涛 ;
方翀 ;
盛杰 .
气象, 2012, 38 (10) :1255-1266
[5]   “7.21”北京大暴雨系统的结构演变特征及成因初探 [J].
孙继松 ;
何娜 ;
王国荣 ;
陈明轩 ;
廖晓农 ;
王华 .
暴雨灾害, 2012, 31 (03) :218-225
[6]   1961—2010年北京地区降水变化特征 [J].
尤焕苓 ;
任国玉 ;
刘伟东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2, 6 (04) :13-20
[7]   中国地区下垫面特征对强对流天气影响研究进展 [J].
田晨 ;
周伟灿 ;
苗峻峰 .
气象科技, 2012, 40 (02) :207-212
[8]   城市短时强降雨中尺度观测特征分析 [J].
王丛梅 ;
吴智杰 ;
刘瑾 ;
许新路 .
气象科技, 2011, (06) :678-684
[9]  
Diurnal Variation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Beijing Area and the Possible Effect of Topography and Urbanization[J]. 殷水清,李维京,Jee-Hoon JEONG,郭文利.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1(04)
[10]   北京地区暴雨气候特征及其变化分析 [J].
孙溦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0, 15 (05) :672-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