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一个分析框架——对1949年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变迁过程的理论分析

被引:7
作者
方浩
机构
[1] 浙江教育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制度变迁; 逆向激励机制; 退出—呼吁理论; 生存导向型改革;
D O I
10.15944/j.cnki.33-1010/d.2006.01.015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农地的归属问题一直是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核心问题,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变动频繁。针对当前我国农地制度的创新困境,本文试图从国家(或政府)与农户两个利益主体对各自利益追求的角度,构建一个分析框架,描述建国以来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轨迹。通过从历史角度的分析,得出当前农地制度是国家与农民之间利益分配的结果及权利的分配造成利益的分配的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转轨时期农地制度变迁分析 [J].
王昕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6) :50-53
[2]   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及绩效分析 [J].
杨德才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4) :60-67
[3]   中国农村改革:国家和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上)——一个经济制度变迁史的回顾 [J].
周其仁 .
管理世界, 1995, (03) :178-189+219
[4]  
退出、呼吁与忠诚[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美)阿尔伯特·O.赫希曼(AlbertO.Hirschman)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