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句的目的意向——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九

被引:8
作者
李洪儒
机构
[1] 黑龙江大学语言哲学研究所
关键词
疑问句; 目的意向; 说话人; 语言哲学;
D O I
10.16362/j.cnki.cn61-1023/h.2009.04.007
中图分类号
H0 [语言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疑问句存在的基本理据是通过提问,从受话人那里获取自己未知的信息。这是这类句子的直接意向。同时,它们还具有间接意向,也就是说话人通过疑问句呈现其他目的意向。这两种意向构成相应话语的主观意义。正是这些主观意义体现出说话人的"是之所是,在之所在"。因此,对疑问句目的意向的研究,是语言学同语言哲学共同关注的研究对象。广言之,研究句子甚至语言的主观意义,就是对语言哲学中人这一课题的探讨。它同人的世界一起构成语言哲学的核心课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8+53 +5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心灵、语言和社会.[M].(美)约翰·塞尔(JohnR.Searle)著;李步楼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2]  
语用与认知.[M].何自然;冉永平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   言据性·主观性·主观化 [J].
房红梅 ;
马玉蕾 .
外语学刊, 2008, (04) :96-99
[4]   论说话人意向及其推导 [J].
唐红芳 .
外语学刊, 2008, (03) :110-113
[5]   关于“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的不同阐释 [J].
叶清玲 .
外语学刊, 2007, (05) :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