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27
作者
惠宁
机构
[1]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 转移;
D O I
10.16152/j.cnki.xdxbsk.2005.04.010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前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很多,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界定,归纳起来有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和城市就业概率标准、国际标准模型法、农业技术需要法等六种方法。西方发展经济学家依据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对人口转移的研究形成了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乔根森模型、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等。国内外学者在应用这些发展经济学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异地转移、多元复合转移等模式,评述这些不同观点,有利于从理论上丰富我国农村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在实践中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重视农村就业问题.[N].张红宇;陈良彪;.经济日报.2001,
  •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论.[M].刘怀廉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 [3]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美)H.钱纳里(H.Chenery)等著;吴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 [4] 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M].(美)托达罗著;印金强等译;.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
  • [5] 中国的二元经济与劳动力转移.[M].蔡栦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 [6] 二元经济论.[M].(美)刘易斯(Lewis;W;A.)著;施 炜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 [7] 解决我国新阶级"三农"问题的政策思路..李剑阁;韩俊;.改革.2004, 02
  • [8]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研究
    景普秋
    陈甬军
    [J]. 东南学术, 2004, (04) : 37 - 44
  • [9]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比较
    李仙娥
    王春艳
    [J]. 中国农村经济, 2004, (05) : 69 - 75
  • [10] 农民增收——新思路 新突破
    张红宇
    [J]. 人民论坛, 2003, (04) : 16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