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江喀斯特峡谷区社区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

被引:6
作者
彭贤伟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
关键词
花江; 喀斯特; 社区发展; 生态环境治理;
D O I
10.16614/j.cnki.issn1004-5570.2003.04.020
中图分类号
P931 [地貌学(地形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区,河谷深切,环境封闭,耕地质差量小,人口压力重,资源开发强度高,环境退化十分严重,社区发展水平低下,生态环境治理与社区发展矛盾尖锐突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社区对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的参与,并使之受益于治理、保护的成果,使生态环境治理与社区发展相互协调将是今后本区的主要发展方向。为此,必须重视社区发展需求,建立社区公共资源管理体制和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加强农业技术投入,并通过政府行为,采用经济激励方法和综合措施,调动社会力量,进行生态环境治理,使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成为一种社会行为,才能确保社区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水土流失状态分析 [J].
彭建 ;
杨明德 .
山地学报, 2001, (06) :511-515
[2]   论贫困山区生态可持续发展 [J].
陈南岳 .
生态经济, 2000, (11) :25-29
[3]   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环境移民与可持续发展——以紫云县为例 [J].
熊康宁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9, (02) :66-69
[4]  
社区发展:历史、理论和模式[J]. 陈涛.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7(01)
[5]  
脆弱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 商务印书馆 , 刘燕华,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