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复兴”与礼制变革——祠堂之制和祖先之礼的个案研究

被引:39
作者
张小军
机构
[1]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文治复兴; 共主体性; 帝士共治; 祠堂; 祖先; 宗族;
D O I
10.13613/j.cnki.qhdz.002066
中图分类号
K203 [文化史];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060207 ;
摘要
从宋元到明清,中国社会步步形成士大夫、国家与庶民共谋的"共主体性"的政治文化。"祠堂之制"(伴随着国家礼仪的士庶化)和"祖先之礼"(伴随着民间礼仪的国家化),则是宋代儒家士大夫企图恢复尧、舜、禹三王之治的运动——"文治复兴"中开始的士大夫重要的"制世定俗"的礼制变革和文化实践。"文治复兴"的积极贡献之一是客观上将民众动员和调动起来,并参与到国家的治理和政治事务之中。虽然民众并不简单屈从帝士共治的"修齐治平",却因此"激活"了他们的多元发展空间,特别是在被"文治复兴"激活和政治启蒙的华南地域,经济和文化有了空前广泛的发展。华南庶民宗族丰富的文化创造、民间宗教信仰的广泛发展,亦都是这一过程的伴随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30+158 +15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2]   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 [J].
科大卫 ;
刘志伟 .
历史研究, 2000, (03) :3-14+189
[4]  
皇帝和祖宗[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科大卫, 2009
[5]  
明代的变迁[M]. 上海三联书店 , 赵轶峰, 2008
[6]  
祖宗之法[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邓小南, 2006
[7]  
明代宗族研究[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常建华著, 2005
[8]  
朱熹的历史世界[M]. 三联书店 , 余英时著, 2004
[9]  
大分流[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美) 彭慕兰, 2003
[10]  
传统与变迁[M]. 文津出版社 , 陈志明等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