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养老保险:影响因素及实践推广

被引:5
作者
杨仁君
机构
[1] 安徽财贸学院财税系安徽蚌埠
关键词
老龄化; 补充养老保险; 政府失灵; 税收模式;
D O I
10.19374/j.cnki.14-1145/f.2004.03.019
中图分类号
F840.67 [养老保险];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020204 ;
摘要
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人口老龄化几乎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社会经济问题。西方社保危机的爆发、养老保险领域中的政府失灵、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都在呼唤着一种新的养老制度安排的出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 ,理应基于本国实情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结构及历史文化观念等因素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模式 ,其内容之一便是建立法定的养老社会保险即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和主导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自愿性储蓄养老保险为补充的完整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本文将仅就处于补充层次的补充养老保险的有关问题展开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河北省城乡养老保障模式构想. 课题组. 金融与保险 . 2001
[2]  
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阎坤著, 2000
[3]  
中国保险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 朱青.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2000
[4]   关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几点认识 [J].
邓子基 .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2002, (01)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