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中泛政治化现象的动力机制与因应策略研究

被引:7
作者
李明德 [1 ]
李巨星 [2 ]
刘婵君 [2 ]
高如 [2 ,3 ]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
[2]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 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网络舆情; 泛政治化; 动力机制; 因应策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越来越具有"泛政治化"的倾向,作为理性舆论生态失衡的一种表现,对于"泛政治化"现象的应对稍有不慎就很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现实矛盾或冲突,威胁正常的社会秩序。为了分析网络舆情中的"泛政治化"现象,以加强对网络舆论的良性引导。[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利用传播学、政治学相关理论,在阐释网络舆情"泛政治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归纳出该现象所呈现的三大现实表征:误解甚至反向认知政治主体、质疑诋毁政党、恶意拷问体制;指出网络舆情"泛政治化"现象形成的正向动力因素是传播权力转移、信息碎片化传播、官方回应能力不足以及公众对政治议题的认识失当与表达的非理性;而对网络舆情"泛政治化"现象起消解作用的逆向阻力因素是政府科学性的网络监管、媒体合理化的议程设置和公众媒介素养的提高,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具体影响。[结果/结论]最终通过构建网络舆情"泛政治化"现象的动力机制模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因应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2]   网络公共事件中的“泛政治化”现象探微 [J].
许晓龙 .
电子政务, 2015, (07) :66-70
[3]   网络舆论中网民反向认知现象研究 [J].
方付建 .
情报杂志, 2015, (06) :100-103+120
[4]   互联网思维下舆论引导的改善与创新 [J].
李明德 ;
张园 ;
刘婵君 ;
高如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5 (03) :115-120
[5]   论中国式“生活政治” [J].
朱承 .
探索与争鸣, 2014, (10) :90-93
[6]   从泛政治化叙事到多元探索:中国灾难电影研究 [J].
张霁月 .
新闻界, 2014, (06) :50-53
[7]   论政府、媒体、公众舆论引导新格局的建立及其互交影响措施创新 [J].
李明德 ;
杨静宇 .
甘肃社会科学, 2013, (04) :216-220
[8]   网络时代,如何破解“塔西佗陷阱”舆论怪圈 [J].
李季芳 .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3, (07) :77-79
[9]   警惕“群体逆反”心理催生伪改革 [J].
雍天荣 .
人民论坛, 2013, (19) :60-61
[10]   警惕网络负能量 [J].
石平 .
求是, 2013, (12) :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