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怎样表达物体的空间关系

被引:108
作者
刘宁生
机构
[1]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语言学系
关键词
方位词; 句子; 几何语言; 图解功能; 可接受性; 范畴化; 方位名词; 目的物; 名词性成分; 物体空间; 日常语言; 自然语言; 伴随特征; 空间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6 [近代、现代语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从汉语社会如何看待空间的角度探讨现代汉语表达物体空间关系的特点。文中讨论的一系列语言现象都被看成是汉语社会看待空间的特定方式而产生的直接结果。涉及到如下几个问题:"目的物""参照物"与句子的可接受性;语言范畴化与句子的可接受性程度;语言的图解功能与方位词的选择性;参照系与汉语方位词系统的特点;表达物体空间关系的其他语言手段。结论部分侧重在本文牵涉到的几个带有原则性和理论性的问题上稍加发挥。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7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How Language structures space. Talmy,Leonard. . 1983
[2]  
The case for case. Fillmore,Charles. Universals in Linguistic Theory . 1968
[3]  
Semantics structures. Jackendoff,Ray. . 1990
[4]  
The relation of grammar to cognition. Topic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