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9 条
川西坳陷复合-联合构造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被引:38
作者:

李智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树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洪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孙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汤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构造期次;
构造叠加;
油气聚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据不整合和岩相记录及古构造分析,川西坳陷中新生代陆相地层中至少存在11个构造运动界面。受西缘龙门山冲断带、北缘米仓山构造带和西南缘川滇构造带影响,川西坳陷发育北东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3组主要构造,其中北东向构造在多数构造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发育,而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构造则分别形成于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同时,3组构造在多期次构造活动中相互叠加,形成了同轴复合、横跨复合、斜接复合、多向复合和联合等5种主要形式的叠加构造。川西坳陷构造对油气的控制表现在构造适时性、构造控位和构造改造3个方面,原生气藏形成及油气分布主要受控于早期构造(印支—燕山期),而晚期构造(主要是喜马拉雅期)仅对早期气藏起改造作用,表现为早期构造变位、储集层改善、原生气藏破坏或次生气藏形成。印支—燕山期古构造的精确恢复以及多期、多组构造叠加过程中裂缝活动特征是该区今后油气勘探应重点关注的两个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538 / 55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1]
龙门山冲断隆升及其走向差异的裂变径迹证据附视频
[J].
李智武
;
陈洪德
;
刘树根
;
侯明才
;
邓宾
.
地质科学,
2010, (04)
:944-968

李智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洪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树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侯明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邓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川西坳陷构造格局及其成因机制
[J].
李智武
;
刘树根
;
林杰
;
汤聪
;
邓宾
;
孙玮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6 (06)
:645-653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林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汤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3]
龙门山陆内复合造山带的四维结构构造特征
[J].
刘树根
;
李智武
;
曹俊兴
;
刘顺
;
邓宾
;
王国芝
;
邓斌
.
地质科学,
2009, (04)
:1151-1180

刘树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智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曹俊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邓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国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4]
“连续型”气藏及其大气区形成机制与分布——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大气区为例
[J].
邹才能
;
陶士振
;
朱如凯
;
袁选俊
;
李伟
;
张光亚
;
张响响
;
高晓辉
;
刘柳红
;
徐春春
;
宋家荣
;
李国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3)
:307-319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陶士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朱如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袁选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光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响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高晓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刘柳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徐春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宋家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李国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5]
中国致密砂岩煤成气藏地质特征及成藏过程——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与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气藏为例
[J].
张水昌
;
米敬奎
;
刘柳红
;
陶士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3)
:320-330

张水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米敬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刘柳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陶士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6]
龙门山冲断带分段-分带性构造格局及其差异变形特征
[J].
李智武
;
刘树根
;
陈洪德
;
刘顺
;
郭兵
;
田小彬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440-454

李智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树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洪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7]
成都平原的晚新生代构造
[J].
李永昭
;
郭兵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371-376

李永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处 成都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8]
川西坳陷根缘气藏异常地层压力
[J].
张金川
;
刘丽芳
;
唐玄
;
张杰
;
蒲军
;
薛会
;
徐波
.
地学前缘,
2008, (02)
:147-155

张金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刘丽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唐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张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蒲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薛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徐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9]
龙门山构造带印支期构造递进变形与变形时序
[J].
邓康龄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4)
:485-490

邓康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0]
川西坳陷圈闭分类
[J].
罗啸泉
;
安凤山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7, (01)
:67-71

罗啸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安凤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