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贝毒毒素(PSP)及其产毒藻对海洋鱼类危害的研究

被引:2
作者
黄根华
彭艳超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珠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 毒素; 产毒藻; 危害;
D O I
10.13612/j.cnki.cntp.2010.08.003
中图分类号
X835 [生物监测、生态监测];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麻痹性贝毒毒素(PSP)是海洋赤潮藻毒素中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藻毒素,是甲藻等有毒藻产生的一类四氢嘌呤毒素的总称。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SP对鱼类有强烈的致死作用。海洋鱼类除了受到PSP及其产毒藻的急性毒性影响而死亡外,在受到非致死性的毒性作用时,鱼的其它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如酶活性增加或降低、细胞坏死脱落以及鱼的行为改变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18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麻痹性贝类毒素研究进展(综述) [J].
刘智勇 ;
计融 .
中国热带医学, 2006, (02) :340-344
[2]   我国海产贝类体中的麻痹性毒素及其来源 [J].
林燕棠 ;
贾晓平 ;
杨美兰 ;
全桂英 .
水产学报, 2001, (05) :479-481
[3]   赤潮毒素中腹泻性贝毒和麻痹性贝毒的研究及进展 [J].
丁君 .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1, (03) :212-218
[4]   赤潮藻类毒素的研究概况 [J].
陈杰 ;
刘宁 ;
李春盛 ;
潘国伟 .
中国公共卫生, 2001, (05) :97-98
[5]   赤潮藻毒素研究进展 [J].
周名江 ;
李钧 ;
于仁诚 ;
颜天 ;
傅萌 .
中国海洋药物, 1999, (03) :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