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环境介质中重金属元素富集特征及与酸化土壤的关系

被引:17
作者
王存龙
郑伟军
王红晋
曾宪东
季顺乐
机构
[1] 山东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土壤酸化; 重金属元素; 富集特征; 活化迁移; 山东烟台;
D O I
10.15898/j.cnki.11-2131/td.2012.02.036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摘要
利用山东省烟台市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及相关专题研究所取得的分析测试数据,通过高灵敏度的识别系统和多参数地球化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揭示了在重金属污染区内酸化的土壤环境中Cd、Hg、Pb、As等重金属元素活化迁移的地球化学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浅层地下水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籽实中重金属超标的原因及生态危害。与全国土壤基准值和背景值对比,研究区内Cd、Cr、Ni、Pb等元素的基准值相对偏高,Cd、Cr、Pb、Cu、Ni元素的背景值相对较高。As、Cd、Cr、Ni、Hg、Pb等存在于Ⅲ级及Ⅲ类以上土壤,是主要致污因子。典型金矿污染区内浅层地下水和玉米籽实中均检出超标重金属元素,影响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是Pb。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标准的采样点数占研究区总采样点数的3.47%;玉米中的Cd含量相对较高。表层酸性、弱酸性土壤占土壤总面积的55.29%,土壤酸化趋势明显。随着土壤酸化程度的加深和范围扩大,导致土壤耕作层可给性营养元素的损失及某些毒性元素(Cd、Pb等)的释出和活化,提高了土壤中主要污染因子Cd、Hg、Ni、Pb、As等重金属的活化迁移能力;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有利于对Cu、Zn、Pb、Cd的吸收,固重金属元素于土壤中,降低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环境风险水平。研究结果为土壤修复、降低土壤重金属毒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61 / 36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黄河下游流域土壤粒度及深度的地球化学试验结果.[A].庞绪贵;战金成;王存龙;代杰瑞;崔元俊;季顺乐;.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2003,
[2]  
保护地土壤酸度特征及酸化机理研究.[D].范庆锋.沈阳农业大学.2009, 11
[3]  
土壤学.[M].吕贻忠;李保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4]  
污染生态学.[M].孙铁珩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5]  
土壤化学.[M].李学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  
现代环境地球化学.[M].杨忠芳等编著;.地质出版社.1999,
[7]  
中国土壤肥力.[M].沈善敏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8]  
环境酸化的现状与展望.[M].瑞典农业部82环境委员会 编写;姜邦晔等 译.科学出版社.1989,
[9]   山东省烟台地区土壤重金属的生态效应——以砷为例 [J].
王存龙 ;
庞绪贵 ;
胡圣虹 ;
郑伟军 ;
刘华峰 ;
曾宪东 .
中国地质, 2011, 38 (06) :1620-1630
[10]   胶东果园土壤酸度特征及酸化原因分析 [J].
王见月 ;
刘庆花 ;
李俊良 ;
金圣爱 ;
原永兵 .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16) :16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