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储层叠后反演影响因素分析与地震属性解释研究

被引:34
作者
凌云
■晓宇
孙德胜
林吉祥
高军
机构
[1] CNPC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凌云研究组
关键词
叠后地震反演; 地震属性; 地震影响因素; 地质影响因素; 算法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 [地震勘探];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薄储层是岩性地震勘探的主要研究对象和难点之一,而地震反演被普遍认为是解决此类地震勘探问题的主要解释技术与方法。尽管现今的反演技术已经从叠后发展到叠前,从AVO反演发展为弹性反演,但反演技术仍面临着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等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认识上和观念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影响,这些影响很多时候会导致反演的地质解释结果与钻井结果相差甚远。为此,在不考虑叠前地震影响因素,和在理想的成像条件下,基于薄储层褶积模型对叠后反演面临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叠后反演与地震属性的理论关系和地质解释关系进行了讨论,同时给出了叠后反演应考虑的主要步骤。
引用
收藏
页码:531 / 558+17 +17
页数:2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基于地质概念的空间相对分辨率地震勘探研究 [J].
凌云 ;
高军 ;
孙德胜 ;
林吉祥 .
石油物探, 2007, (05) :433-450+462+13
[2]   储层演化地震分析 [J].
凌云研究组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06) :672-678+623
[3]   叠前相对保持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地震数据处理与评价研究 [J].
凌云研究组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05) :543-552+495
[4]   叠后相对保持振幅处理研究 [J].
凌云研究组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3, (05) :501-506+458
[5]  
地球物理反演的理论与方法[M]. 地质出版社 , 杨文采著, 1997
[6]  
地震波参数反演与应用技术[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范祯祥,郑仙种编著, 1998
[7]  
Interpretation of synthetic seismograms. Sengbush R L,Lawrence P L,and Mcdonald F J. Geophysics . 1961
[8]  
Predictive decomposition of seismic traces. Robinson, E.A. Geophysics . 1957
[9]  
Autoregressive recovery of acoustic seismic data. Walker C , Ulrych T J. Geophysics . 1983
[10]  
Seismic character inversion. Debeye H W. Ex- panded Abstracts of 65th Annual Internat SEG Mtg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