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高含水期窜流通道定量描述方法

被引:43
作者
彭仕宓 [1 ]
史彦尧 [1 ]
韩涛 [1 ]
黄继新 [2 ]
李海燕 [1 ]
黎锡瑜 [3 ]
胡海涛 [4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研究中心
[3]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4]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储层非均质性; 注入水; 窜流通道; 分布规律; 定量描述方法; 模糊评判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储层的敏感性导致孔喉增大,注入水沿着高渗透带形成窜流通道,严重地影响了开发效果。根据储层参数、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阐述了综合分析窜流通道的定性方法。引入大孔道综合指数的概念,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定量识别了窜流通道的分布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注水开发中粘土矿物及其岩石敏感性的演化模式 [J].
彭仕宓 ;
尹旭 ;
张继春 ;
李建敏 ;
任继波 ;
王凤刚 .
石油学报, 2006, (04) :71-75
[2]   应用球管模型评价岩石孔隙结构 [J].
周灿灿 ;
刘堂晏 ;
马在田 ;
刘忠华 ;
刘国强 .
石油学报, 2006, (01) :92-96
[3]   东河1油田退汞毛管压力曲线的分形特征 [J].
唐玮 ;
唐仁骐 .
石油学报, 2005, (05) :94-97
[4]   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烃源岩 [J].
郭长春 ;
金强 ;
姚军 .
石油学报, 2005, (04) :50-53
[5]   高含水期油藏储集层物性变化特征模拟研究 [J].
王洪光 ;
蒋明 ;
张继春 ;
张国刚 ;
宋富霞 .
石油学报, 2004, (06) :53-58
[6]   水驱优势通道对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 [J].
曾流芳 ;
刘炳官 ;
刘玉章 ;
张勇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4, (02) :126-127+145
[7]   长期注水开发油藏的孔隙结构变化规律 [J].
李存贵 ;
徐守余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2) :94-96
[8]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注CO混相驱油藏综合评价方法 [J].
熊钰 ;
孙良田 ;
孙雷 ;
程坚 .
石油学报, 2002, (06) :60-62+3
[9]   大孔道诊断和描述技术研究 [J].
窦之林 ;
曾流芳 ;
张志海 ;
熊伟 ;
田根林 ;
刘学伟 ;
黄立信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1) :75-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