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心商务区夏季近地面气温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11
作者
张本志 [1 ,2 ]
任国玉 [3 ]
张子曰 [2 ]
李艳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 北京市朝阳区气象局
[3]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CBD地区; 热环境; 人为热; 附加城市热岛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2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2012年6—8月31个自动观测站气温资料,分析了北京中心商务区(CBD)夏季近地面气温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并将CBD地区夏季气温监测数据与朝阳区气象站同期地面气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下垫面类型和人为热排放等差异是直接影响城市CBD近地面气温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人口密集区、高层建筑与柏油路面集中区成为夏季月平均气温高值中心,较绿地覆盖区域的低值中心偏高约1.0℃;夜间人类活动及车辆使用造成的人为热排放是导致夜间城市地面气温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而白天气温空间差异相对较小。CBD地区与朝阳站平均温差存在较明显的周内和日内变化规律,且白天和夜间二者温差基本都为正值,但夜间的差值更加明显,即CBD地区平均气温一般高于朝阳站,表现出明显的附加城市热岛效应,而且这种附加城市热岛效应具有同城市热岛强度相近的日内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CBD区域的附加城市热岛强度表现出显著差异,晴好微风少云天气情况下,附加城市热岛效应更明显,主要表现在夜间;阴天、高湿天气条件下,附加城市热岛效应在白天和夜间均较弱;降水天气条件下附加城市热岛效应日夜差异最小,说明日照和太阳辐射在引起附加城市热岛效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天气条件下CBD地区内部的附加城市热岛效应空间分布基本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 [J].
白杨 ;
王晓云 ;
姜海梅 ;
刘寿东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 (02) :101-106
[2]   城市热岛效应热点问题研究进展 [J].
黄良美 ;
邓超冰 ;
黎宁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 (04) :54-58
[3]   城市化对北京气象站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的影响 [J].
张雷 ;
任国玉 ;
刘江 ;
周雅清 ;
任玉玉 ;
张爱英 ;
冯亚文 .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 (05) :1150-1159
[4]   北京地区极端温度事件的变化趋势和年代际演变特征 [J].
杨萍 ;
刘伟东 ;
侯威 .
灾害学, 2011, 26 (01) :60-64
[5]   不同气象条件下廊坊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特征 [J].
王清川 ;
郭立平 ;
张绍恢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 (06) :44-48
[6]   城市化对北京地区气候的影响 [J].
李书严 ;
陈洪滨 ;
李伟 .
高原气象, 2008, (05) :1102-1110
[7]   北京城市热岛的时空变化分析 [J].
彭静 ;
刘伟东 ;
龙步菊 ;
胡菊芳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06) :1942-1947
[8]   北京地区热岛非均匀分布特征的卫星遥感-地面观测综合变分分析 [J].
程兴宏 ;
徐祥德 ;
张胜军 ;
丁国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5) :683-692
[9]   北京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热岛的影响研究 [J].
季崇萍 ;
刘伟东 ;
轩春怡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1) :69-77
[10]   北京地区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对区域温度序列的影响 [J].
初子莹 ;
任国玉 .
气象学报, 2005, (04) :15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