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对麦药轮作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30
作者
杨江山 [1 ]
张恩和 [1 ]
黄高宝 [1 ]
张仁陟 [2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2]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轮作;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传统耕作(T)为对照,研究了免耕(NT)和免耕+秸秆覆盖(NTS)保护性耕作对麦药轮作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麦药轮作后,从T、NT至NTS,0-5cm、5-10cm和10-30cm同层土壤各种酶活性均逐渐增强,以NTS处理效果最好。表层土壤水解酶活性变化最明显,NTS较T菘蓝土壤表层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38.53%、39.65%和110.00%,小麦土壤分别提高28.10%、19.71%和75.00%,均对蔗糖酶活性影响最大;过氧化氢酶均为深层土壤变化最明显,菘蓝和小麦土壤分别提高9.09%和18.91%。麦药轮作后菘蓝T、NT至NTS同层土壤各种微生物数量和总数逐渐升高,NTS处理效果最好,而小麦土壤表层和中层微生物数量逐渐增加,NTS处理效果最好,但深层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和微生物总数呈T低,NT升高,NTS又降低的趋势,土壤放线菌数量则逐渐升高。菘蓝0-5cm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数NTS较T分别提高22.81%、55.56%、67.14%和22.81%,小麦土壤分别提高62.84%、92.86%、14.29%和66.67%。麦药轮作后菘蓝不同耕作处理土壤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数较小麦土壤减少了10倍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824 / 8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酶活性动态的影响 [J].
高秀君 ;
张仁陟 ;
杨招弟 .
土壤通报, 2008, (05) :1012-1016
[2]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杨招弟 ;
蔡立群 ;
张仁陟 ;
李爱宗 .
土壤通报, 2008, (03) :514-517
[3]   保护性耕作对旱作玉米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J].
张星杰 ;
刘景辉 ;
李立军 ;
王智功 ;
王林 ;
苏顺和 .
玉米科学, 2008, (01) :91-95+100
[4]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刘恩科 ;
赵秉强 ;
李秀英 ;
姜瑞波 ;
李燕婷 ;
Hwat Bing So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1) :176-182
[5]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J].
王芸 ;
韩宾 ;
史忠强 ;
邵国庆 ;
江晓东 ;
宁堂原 ;
焦念元 ;
李增嘉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4) :120-122+142
[6]   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J].
朱丽霞 ;
章家恩 ;
刘文高 .
生态环境, 2003, (01) :102-105
[7]  
土壤酶学[M]. 科学出版社 , 周礼恺 编著, 1987
[8]  
Fatty acid patterns of phospholipids and lipopolysaccharides in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soil: a review[J] . L. Zelles.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 1999 (2)
[9]  
Soil biological criteria as indicators of soil quality: Soil microorganisms[J] . American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griculture . 199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