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皖南部“江南隆起”北侧之沉积建造

被引:3
作者
夏邦栋
机构
关键词
灰岩; 泥板岩; 岩石; 北带; 砂岩; 碎屑岩; 陆源碎屑; 厚度; 加里东; 南带; 碳酸盐沉积物; 江南隆起; 冒地槽; 正地槽; 拗陷带; 沉积建造; 苏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論述了长江以南苏皖南部地区各时代旋迴建造的性貭和类型。仅出露於南带的呂梁旋迴的建造序列具有优地槽性貭。是一套火山——陆源碎屑建造。中带在加里东旋迴中形成了一套冒地槽型建造序列,它主要是继承性地发育在呂梁旋迴的建造之上。这时,南带的相应建造发育很不完全,厚度很小,性貭变为稳定。北带的建造序列較南带完全,但較中带,則其碎屑比減少,缺失复理石等地槽型成員。海西旋迴早期,从晚泥盆世到晚石炭世,在全区所形成建造性貭和类型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其中尤以在中带和南带者为甚。从早二叠世开始直到燕山旋迴止,在北带形成了几个代表活动性較强的建造序列,而南带和中带則 继續很稳定。根据建造在时間上及空間上的上述分異現象,笔者认为南带是呂梁时期的优地槽;中带是加里东时期的冒地槽;北带是位於华北地台南缘与地槽的交接部分,是长期继承发展的沉陷带,属于为E.B.巴甫洛夫斯基所首次描述过的台缘沉陷带的范疇,是古地台与地槽交接的一种形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31
页数:1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