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浮床及辅助技术治理汇丰河黑臭水体

被引:18
作者
刘福兴 [1 ]
付子轼 [1 ]
宋祥甫 [1 ]
赵培峰 [2 ]
邹国燕 [1 ]
机构
[1]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2] 上海农科绿化工程公司
关键词
黑臭河道; 生态浮床; 微曝气复氧; 纳污减污栅; 人工介质;
D O I
10.14034/j.cnki.schj.2009.05.013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采用生态浮床为核心,辅以微曝气复氧、纳污减污栅和人工介质等多项技术,对上海市汇丰河黑臭水体进行治理,工程取得了预期效果,水体透明度由原来的平均小于20 cm增加到平均50 cm以上,主要水质指标NH3-N、TP、CODMn的最大净化率平均分别达到了69.9%、80.7%和63.5%,河道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利用生态浮床技术治理污染水体附视频 [J].
陈荷生 ;
宋祥甫 ;
邹国燕 .
中国水利, 2005, (05) :50-53
[2]   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J].
董哲仁 ;
刘蒨 ;
曾向辉 .
水利水电技术, 2002, (02) :1-4
[3]   城市河流治理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 [J].
刘晓涛 .
水利规划设计, 2001, (03) :28-33
[4]   福州内河引水冲污工程的实践与认识 [J].
熊万永 .
中国给水排水, 2000, (07) :26-28
[5]   鱼塘水面无土栽培美人蕉研究 [J].
吴伟明 ;
宋祥甫 ;
金千瑜 ;
应火冬 ;
邹国燕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0, (03) :206-210
[6]   杭州西湖富营养化防治设施最佳运行方式探讨 [J].
张国勋 ;
傅建华 ;
吴意跃 ;
程咏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0, (01) :35-36
[7]   浮床水稻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的去除效果及规律研究 [J].
宋祥甫 ;
邹国燕 ;
吴伟明 ;
金千瑜 ;
应火冬 .
环境科学学报, 1998, (05) :43-48
[8]  
Water purification and environmentalenhancement by the floating etland. Nakamura K,Shimatani Y. proc.of 6th IAWQ Asia-Pa-cific Regional Conference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