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三江地区临沧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约束

被引:96
作者
孔会磊 [1 ,2 ]
董国臣 [1 ,3 ]
莫宣学 [1 ,3 ]
赵志丹 [1 ,3 ]
朱弟成 [1 ,3 ]
王硕 [1 ]
李荣 [1 ]
王乔林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3]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临沧花岗岩; 滇西三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位于滇西三江地区南澜沧江带的临沧花岗岩,其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岩的SiO2含量为66.84%~73.99%,平均为69.72%,K2O/Na2O值高,为1.42~30.1,平均为8.66,Al2O3含量为12.94%~15.23%,平均为14.44%,铝饱和指数A/CNK为1.06~8.59,平均为2.61,大部分大于1.1,为高钾钙碱性过铝-强过铝花岗岩。岩石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总量198.2×10-6~359.2×10-6,平均为252.5×10-6,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La/Yb)N为7.87~17.62,平均11.19,δEu为0.34~0.57,平均0.48,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显示明显的负Eu异常。两件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9.19±0.99Ma和219.69±0.67Ma,属晚三叠世。SiO2-P2O5、SiO2-Zr判别图、K2O-Na2O判别图、ACF图解等花岗岩成因类型判别图指示临沧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其物质来源为贫粘土的砂屑岩。微量元素Rb-Y+Nd判别图中,临沧花岗岩体投影点全部落入后碰撞花岗岩区。在Sr-Yb判别图中,投影点大部分落入低Sr高Yb型花岗岩区,与我国东南沿海花岗岩特征一致,应形成于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后碰撞阶段。锆石Hf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εHf(t)均为负值(集中于-14~-11之间),Hf地壳模式年龄集中于1.95~2.15Ga,推断其为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锆石定年结果及岩体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我们认为临沧花岗岩形成于缅泰马陆块与思茅地块大陆碰撞造山过程的后碰撞阶段,应形成于晚三叠世。
引用
收藏
页码:1438 / 1452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 [1] 滇西南澜沧江结合带北段云县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及形成环境
    刘德利
    刘继顺
    张彩华
    周余国
    [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8, (01) : 23 - 31
  • [2] 造山前、造山和造山后花岗岩的识别
    张旗
    王元龙
    金惟俊
    贾秀勤
    李承东
    [J]. 地质通报, 2008, (01) : 1 - 18
  • [3] Lu-Hf同位素体系及其岩石学应用
    吴福元
    李献华
    郑永飞
    高山
    [J]. 岩石学报, 2007, (02) : 185 - 220
  • [4] 澜沧江南段早中生代酸性火成岩SHRIMP锆石U-PB定年及构造意义
    彭头平
    王岳军
    范蔚茗
    刘敦一
    石玉若
    苗来成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2) : 123 - 132
  • [5] 临沧花岗岩基中段花岗闪长岩类研究
    俞赛赢
    李昆琼
    施玉萍
    张惠华
    [J]. 云南地质, 2003, (04) : 426 - 442
  • [6] 中国花岗岩类和世界花岗岩类平均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
    黎彤
    袁怀雨
    吴胜昔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8, (01) : 29 - 34
  • [7] 临沧复式花岗岩基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构造环境的研究
    李兴林
    [J]. 云南地质, 1996, (01) : 1 - 18
  • [8] 中国滇西古特提斯构造带岩石大地构造演化[J]. 从柏林,吴根耀,张旗,张儒媛,翟明国,赵大升,张雯华.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3(11)
  • [9] 滇西花岗岩类形成的构造环境及岩石特征
    陈吉琛
    [J]. 云南地质, 1989, (Z1) : 205 - 212
  • [10] 滇西临沧复式岩基特征研究
    刘昌实
    朱金初
    徐夕生
    楚雪君
    蔡德坤
    杨平
    [J]. 云南地质, 1989, (Z1) : 189 - 20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