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气候政策的利益导向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2
作者
何延昆
孙振清
侯小波
机构
[1]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天津科技大学能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欧盟; 小岛国; 全球气候谈判; 低碳; 国际经济新秩序; 气候外交战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一直是全球气候谈判的主导者,其低碳技术领先全球,将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中国等排放大国纳入其主导的全球气候谈判体系符合欧盟三大布局主导下的核心战略目标。全球气候谈判的焦灼,迫使欧盟通过欧盟—拉美峰会、非加太—欧盟联合大会等平台,拉拢利益合作伙伴,以增加其主导气候谈判走向的砝码。欧盟气候政策的转变,削弱了气候谈判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谈判阵营的力量,使中国日益面临谈判伙伴减少,乃至被孤立的风险,增加了未来的谈判压力和难度。为此,中国要加紧对欧盟气候外交长期战略布局的研究,密切关注欧盟今后的气候外交政策动向,制定长期气候外交政策战略,同时加紧国内低碳转型的速度与力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欧盟2020年减排目标实现的可行性分析 [J].
何延昆 ;
孙振清 ;
侯小波 .
生态经济, 2012, (11) :54-56+69
[2]   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下的世界政治格局 [J].
姜冬梅 ;
刘滨 .
环境保护, 2011, (Z1) :40-42
[3]   欧盟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政策立场分析 [J].
李慧明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 (02) :48-66+156
[4]  
Over-Allocation or Abatement?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EU ETS Based on the 2005–06 Emissions Data[J] . A. Denny Ellerman,Barbara K. Buchner.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 2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