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双季超高产水稻抽穗期理想株型结构研究

被引:17
作者
陈友订
万邦惠
张旭
机构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广州,广东广州,广东广州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超高产水稻; 形态特征; 理想株型; 双季稻;
D O I
10.16819/j.1001-7216.2005.01.010
中图分类号
S511.4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对华南稻区新育成的超高产杂交稻组合粤杂122、丰优428、泗优 998、培杂 67 和超高产常规稻品种广超 3 号、胜泰1号等6个材料抽穗期的主要形态性状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测验及对产量的通径分析,提出了华南双季稻超高产育种抽穗期理想形态指标分别为:早季株高90~105 cm;每蔸茎数11~12条;剑叶长35~40 cm;剑叶宽2.1~2.2 cm;倒2叶长、宽为46~50 cm和1.8~2.1 cm;倒3叶长、宽为59~64 cm和1.4~1.9 cm;剑叶开张角7 14 ;倒2叶、倒3叶开张角为18 和20 33 。晚季株高95~100 cm;每蔸茎数9~15条;剑叶长30~41 cm;剑叶宽1.8~2.0 cm;倒2叶长、宽为53~61 cm、1.3~1.8 cm;倒3叶长、宽为52~58 cm、1.2~1.5 cm;剑叶开张角9 19 ;倒2叶、倒3叶开张角为15 37 、16 49 。同时测定了参试材料的主要生理性状,并对华南双季稻超高产育种抽穗期的适宜生理指标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杂交粳稻超高产群体干物质生产及养分吸收利用特点 [J].
陈进红 ;
郭恒德 ;
毛国娟 ;
陶稚彪 ;
张国平 ;
赵伟明 .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4) :32-36
[2]   超高产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特性研究 [J].
杨惠杰 ;
李义珍 ;
杨仁崔 ;
姜照伟 ;
郑景生 .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4) :26-31
[3]   水稻新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英文) [J].
陈温福 ;
徐正进 ;
张文忠 ;
张龙步 ;
杨守仁 .
作物学报, 2001, (05) :665-672+681
[4]   半矮秆、早长根深、超高产、特优质中国超级稻生态育种工程 [J].
黄耀祥 .
广东农业科学, 2001, (03) :2-6
[5]   中国水稻群体研究进展 [J].
张洪程 ;
王夫玉 .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1) :52-57
[6]   水稻亚种间超高产杂交组合若干株型因子的比较 [J].
程式华 ;
翟虎渠 .
作物学报, 2000, (06) :713-718
[7]   籼稻根系活力与地上部分的关系 [J].
黄农荣 ;
张旭 ;
黄秋妹 ;
刘彦卓 ;
邱润恒 ;
梁祖杨 ;
王丰 ;
彭惠普 ;
李传国 ;
李曙光 ;
廖亦龙 ;
姚萍飞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9, (S1) :37-43
[8]   水稻生育中期群体质量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 [J].
苏祖芳 ;
王辉斌 ;
杜永林 ;
张亚洁 ;
季春梅 ;
周培南 .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05) :19-25
[9]   水稻超高产育种 [J].
李成荃 .
安徽农业科学, 1998, (02) :3-5+40
[10]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 [J].
袁隆平 .
杂交水稻, 1997, (06)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