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砂岩储层次生孔隙成因探讨

被引:7
作者
覃建雄
张长俊
徐国盛
机构
[1] 成都理工学院!四川成都
关键词
次生孔隙; 有机质成岩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 同源流体; 白果湾组; 西昌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砂岩储层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次生孔隙可分为3种成因体系:与地下同源流体溶解作用有关的孔隙体系;与有机质成岩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流体溶解作用有关的孔隙体系和与烃类一矿物氧化剂间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化学侵蚀性流体溶解作用有关的孔隙体系.它们构成区内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各孔隙体系的孔隙结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共生组合关系各异.它们是多源溶解营力以多种溶解机制对储层多期溶解叠加改造的综合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西昌盆地晚三叠世三角洲的发现及研究意义 [J].
张长俊,覃建雄,沈丽娟,兰伯龙,吴征,李天生,李云岗 .
矿物岩石, 1994, (04) :54-58
[2]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埋藏成岩事件研究 [J].
覃建雄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4, (01) :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