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及其波动研究

被引:1
作者
李春生
机构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索洛余值; 定量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估算,并对其波动特征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比较大的,其波动程度与市场化程度明显相关,其波动趋势逐渐由剧烈趋于平缓,原因在于作为经济转型国家,中国的制度变迁和结构调整的变动是显著且不稳定的。从经济增长因素的比较来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于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有较大的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经济增长的低效率冲击与减速治理 [J].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
张平 ;
刘霞辉 ;
袁富华 ;
王宏淼 ;
陆明涛 ;
张磊 .
经济研究, 2014, 49 (12) :4-17+32
[2]   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 [J].
单豪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0) :17-31
[3]   中国物质资本存量估算方法的比较与重估 [J].
黄宗远 ;
宫汝凯 .
学术论坛, 2008, (09) :97-104
[4]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
[5]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 [J].
张军 ;
施少华 .
世界经济文汇, 2003, (02) :17-24
[6]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 [J].
王小鲁 .
经济研究, 2000, (07) :3-15+79
[7]   “七五”期间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 [J].
张军扩 .
经济研究, 1991, (04) :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