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东川地区层状地貌面的成因

被引:8
作者
冯金良
崔之久
张威
李德文
刘耕年
朱立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3]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层状地貌面; 夷平面; 成因; 新构造运动; 小江河谷; 云贵高原;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4.02.006
中图分类号
P931 [地貌学(地形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在东川地区的山地及小江河谷的两侧山麓上部,分布着不同高度和不同规模的层状地貌面,对其成因仍有不同的认识。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原隆升之前的初始地貌面是否是准平原型夷平面;二是山顶面之下的梯级层状地貌面的成因。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1)层状地貌面的地貌特征及其与侵蚀河谷体系的关系;(2)层状地貌面上堆积物的性质;(3)层状地貌面与断裂构造水平展布的关系;(4)相邻层状地貌面的空间过渡关系;(5)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作者认为在云贵高原抬升过程中,东川地区以挤压穹起隆升变形为主。不同海拔高度的层状地貌面具有多成因特性。山顶面及局部高原面是高原隆升之前古夷平面的残留,并遭到后期强烈的侵蚀改造。目前,尚缺乏足够证据证明高原隆升之前的古夷平面为准平原型夷平面。小江河谷两侧的梯级层状地貌面是侵蚀或剥蚀面,它们形成于高原隆升及初始地貌面解体之后,其梯级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性的阶段隆升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65 / 17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云贵高原红土性风化壳定年对象——锰结核的基础研究 [J].
冯金良 ;
崔之久 ;
张威 ;
刘耕年 ;
朱立平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 (03) :45-54
[2]   高海拔山地碳酸盐岩风化壳的发育特征及其地貌意义 [J].
冯金良 ;
崔之久 ;
朱立平 ;
不详 .
中国岩溶 , 2002, (04) :8-13
[3]   拱王山风化壳的发育特征及其环境和构造意义 [J].
冯金良 ;
崔之久 ;
不详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 2002, (02) :56-60
[4]  
西南地区地震地质及烈度区划探讨[M]. - 地质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西南烈度队 著, 1977
[5]  
鲜水河-小江断裂带[M]. - 地震出版社 , 李?主编, 1993
[6]  
小江活动断裂带[M]. - 地震出版社 , 宋方敏等著, 1998